个人资料
- 直属机构:外国语学院
- 联系电话:
- 性别:男
- 电子邮箱:mxc_512@aliyun.com
- 专业技术职务:外国语学院院长
- 办公地址:崇远楼
- 毕业院校:
- 通讯地址:
- 学位:研究生
- 邮编:
- 学历:博士
- 传真: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个人简历
孟祥春,博士、博士后、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兼任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江苏省翻译协会副会长;研究领域包括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国文化与文学英译、葛浩文英译、文艺理论与批评。已发表成果近百项。首提“翻译动理学” ( Translation Dynamics;亦称“互动翻译学”,Translation Interactology)与“文明互鉴学”(Civilization Intermirrology),构建“格融”(comparative glocalism)“文明互渐”“文本体验迁移”(texperience shift)等一系列新概念;在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Communications;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Neohelicon,;World Literature Studies以及《外国语》《中国翻译》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发表报刊翻译专栏评论约五十篇;出版文化与文学译著11部(2017 Springer出版The Ecological Era and Classical Chinese Naturalism,John Cob Jr., Scott Slovic, Mary Evelyn Tucker等国际知名学者撰写了序言或推介,《文汇读书周报》《光明日报》《大河报》、作家网等多家媒体有报道,国外约有200家图书馆收藏;2023年Routledge出版Chinese Thought in a Multi-cultural World译著,国外近200家图书馆收藏),专著1部,教材2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与省社科以及地方政府委托等各类项目十余项;担任《语言与符号学研究》副主编以及《当代外语研究》等重要期刊的译审或编审;承担国际会议口译百余场;为新加坡国立大学、波特兰州立大学、福尔曼大学等举办讲座70余场。
研究领域
开授课程
科研项目
论文
- 1、Chinese practice and T.W. Ardorno’s theory of mass culture,Neohelicon 2014 (2),SSCI,2014,孟祥春
- 2、“理论”与“反理论”----论利维斯的批评观,《文艺理论研究》,国内核心期刊,2015,孟祥春
- 3、古诗英译“自我”的变化及原因探究,《苏州大学学报》(哲社),国内核心期刊,2015,孟祥春
- 4、翻译动理学:创构与阐释,《中国翻译》,2023.5,孟祥春,苏州大学
- 5、文明互鉴学倡议,当代外语研究,2025.5,孟祥春,苏州大学
- 6、8. 翻译中的多维“在场”与深度“格融”,《中国翻译》,孟祥春,苏州大学
- 7、20. Chinese Utopia: Its Evolution, Poetic Anchorage and Modern Transformation,World Literature Studies,Meng Xiangchun ,Soochow University
- 8、“知识翻译学”命名与概念构建,当代外语研究,2023.5
- 9、林语堂古文小品误译与思考,上海翻译,2016
- 10、33. 另一种译法:“形”与“象”的民族化重构,《中国翻译》,2016.8
- 11、《文待诏拙政园图》绍介,中国翻译,2016
- 12、汉英短语翻译中的“趋避”意识与翻译策略探讨,中国翻译,2009
- 13、《苏州园林》(节选),《中国翻译》
- 14、Workload_Studies_一项以人为本的口译...国际会议口译协会(AIIC)译员“工作负荷研究”述评,《中国翻译》
- 15、中国周边涉美军事协定的“模糊战略”与翻译陷阱,《上海翻译》
- 16、Glocal_Chimerican葛浩文英译研究,外国语,2016
- 17、葛浩文论译者——基于葛浩文讲座与访谈的批评性阐释,《中国翻译》,2014
科技成果
- 1、利维斯文学批评研究,2018,苏州大学出版社
- 2、Chinese Thought in a multi-cultural world,Routledge
- 3、The Ecological Era and Classical Chinese Naturalism,Spri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