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姓名:吴绍龙

学位:博士

毕业院校:北京师范大学

电子邮箱:shaolong_wu@suda.edu.cn

办公地址:苏州大学本部光学楼307

联系电话:

1974 访问

个人资料

  • 直属机构: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 联系电话:
  • 性别:
  • 电子邮箱:shaolong_wu@suda.edu.cn
  • 专业技术职务:
  • 办公地址:苏州大学本部光学楼307
  • 毕业院校:北京师范大学
  • 通讯地址:苏州市十梓街1号136信箱
  • 学位:博士
  • 邮编:215006
  • 学历:研究生
  • 传真:

工作经历

工作经历:
  • 2013-2016,苏州大学物理与光电能源学部,讲师/博后
  • 2016-2022,苏州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 2022-至今,苏州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社会职务

社会职务:社会职务:

Journal of Solar Energy Research Update期刊(ISSN2410-2199)编委

Nanomaterials期刊(ISSN2079-4991)专题编辑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美国光学学会会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会员、苏州市激光与光学工程理事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博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评审专家

OPTICA、IEEE、Wiley、ACS、Elsevier、Springer Nature等国际出版集团旗下70余本知名学术期刊审稿人







教育经历

教育经历:
  • 博士研究生,2008.09-2013.07,凝聚态物理,北京师范大学,博士
  • 本科,2004.09-2008.07,应用物理学,南昌大学,本科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吴绍龙,男,教授。2013年6月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之后加入苏州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方向为新型光电传感与探测器件及其应用。已在Advanced Materials、Nano Energy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申请中国/美国发明专利40余项(已授权30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等10余个科技项目。以主要完成人身份获得教育部2019年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光学学会2020年光学科技(基础研究类)二等奖,入选2021年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教师,以第一完成人获得2022年苏州市自然科学论文二等奖。

    已指导(含联合指导)20余名博/硕士研究生毕业;已指导40余本科生开展课外学术创新实践,指导本科生主持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苏大“莙政基金”、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基金等10余项项目,指导本科生在《Optics Express》、《Nanoscale》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多篇,指导本科生申请/授权专利多项,指导本科生获得江苏省物理竞赛一等奖、光电设计竞赛等省级学科竞赛10余项,指导本科生获得省优秀毕业设计团队奖、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二等奖各1项,所指导的本科生毕业后大部分保研或考研至浙大、复旦、上海交大、华中科大、苏大等高校继续深造


社会职务

社会职务:社会职务:

Journal of Solar Energy Research Update期刊(ISSN2410-2199)编委

Nanomaterials期刊(ISSN2079-4991)专题编辑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美国光学学会会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会员、苏州市激光与光学工程理事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博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评审专家

OPTICA、IEEE、Wiley、ACS、Elsevier、Springer Nature等国际出版集团旗下70余本知名学术期刊审稿人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

1. 硅基光电转换器件及其光通信应用

    传统硅基光电探测器,其工作波长范围通常在300~1100 nm之间,响应峰值在900 nm附近。可见,目前的硅光电探测器无法覆盖1100 nm以后的波段,可见光波段的光响应度偏低,且制备过程需要涉及复杂的掺杂与光刻工艺。为了提高器件的光响应度和响应速度,通常办法是增加光敏层厚度(或引入光学减反膜)和外置一个较大的偏压,这会显著增加器件的体积、功耗和成本,不利于器件的集成化应用。

    可见光通信具有频谱资源丰富、无需使用许可、无电磁危害、成本低、可兼顾照明/显示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尤其在加油站、核电站、机舱等特殊室内场景具有应用前景。


    针对可见光-近红外光电探测与可见光通信应用需求,我们致力于开发与现有CMOS工艺兼容的硅基光电探测器,通过微纳结构化的硅基异质结或肖特基结,研究面向光电探测器应用的硅基微纳结构阵列的大面积、批量制备,研究免掺杂工艺的硅基异质结的表界面特性与调控工程,以实现低功耗、高性能可见-近红外光电探测,最后在可见/红外光通信、无线供能、物联网等方面进行器件集成化应用探索(除了核心光电转换器件的设计与制备,还包括光电系统搭建、外围电路设计、信号处理等关键技术,涉及FPGA、单片机、PCB等芯片的开发与利用)。



2. 新型光电传感器的设计、制备与应用


    传统的光学传感器,通过激发/调控光与待测物质的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将作用后的光谱信息通过外置探测器或光谱仪检测出来,并将光谱信息的变化与待测物质的改变形成映照关系。传统的电化学传感器,通过待测物质在工作电极的表面化学反应将待测物质的信息转换为工作电极的电流或电压变化,进而实现待测物质的检测。然而,目前的光学传感器必须需要借助外置光电探测器或光谱仪,在面向实时、便捷、低成本检测方面存在挑战;而传统的电化学传感器由于激励与响应信号均为电信号导致噪声较大,且工作电极表面通常需要修饰特定的传感酶或标记物,导致检测下限偏高,工作适用性受限。


   我们致力于开发微型化电信号直接读出光学传感器(光电传感器),通过设计微纳结构化的异质结或肖特基结,并将其构筑为可大面积或批量制备的光电极,以实现无需外置光电探测器/光谱仪的高灵敏度、低检测限、无需标记的生化分子或离子的在线、便捷检测。






开授课程

开授课程:
  • 1、《光电技术》,研究生,2024.09-
课程教学: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2019 ~ 今);

《电子测量》(2016~2021);
《机械设计基础》(2014~2018)。

科研项目

科研项目:
  • 1、-2021.06,2018-07,吴绍龙,江苏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BK20181169
  • 2、-2019.12,2018-01,吴绍龙,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18T110549
  • 3、-2018.12,2017-01,吴绍龙,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2017M611898
  • 4、-2017.06,2015-07,吴绍龙,江苏省高校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5KJD140004
  • 5、-2015.12,2014-01,吴绍龙,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2014M551646
  • 6、-2018.12,2016-01,吴绍龙,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61504088
  • 7、-2017.06,2014-07,吴绍龙, 江苏省自然基金青年项目, BK20140312
  • 8、-2024.12,2021-01,吴绍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2075146
  • 9、-2023.09,2020-10,吴绍龙,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20KJA510003
  • 10、-2026.06,2023-07,吴绍龙,江苏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BK20231311
  • 11、-2026.12,2024-01,吴绍龙,江苏省先进光学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ZZ2313
  • 12、-2026.06,2024-07,吴绍龙,硅及先进半导体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SKL2024-03

论文

论文:
  • 1、更多论文请参见:https://www.webofscience.com/wos/author/record/707672
  • 2、Self-Powered Wide-Narrow Bandgap Laminated Perovskite Photodetector with Bipolar Photoresponse for Secure Optical Communication,Advanced Materials,Wenjie Cheng, Shaolong Wu,Wei Tian, and Liang Li,2023, 2307534
  • 3、Integration of cobalt-phosphate catalyst and titanium dioxide interlayer in the hematite photoanodes to improve photoelectrochemical water splitting for hydrogen production,Advanced Composites and Hybrid Materials,Zhongyuan Zhou,Haixiang Song, and Shaolong Wu,2023, 6, 94
  • 4、Constructing A Si-CuO Core-Shell Nanowire Heterojunction Photoanode for Enzyme-free and Highly-Sensitive Glucose Sensing,Applied Surface Science,Ruoxi Zhang,Linling Qin, Shaolong Wu, and Xiaofeng Li,2023, 632, 157593
  • 5、Constructing a full-space internal electric field in a hematite photoanode to facilitate photogenerated-carrier separation and transfer,J. Mater. Chem. A,Zhongyuan Zhou,Yao Guo, Shaolong Wu,2022, 10, 8546
  • 6、Photo-assisted decoration of Ag-Pt nanoparticles on Si photocathodes for reducing overpotential toward enhanced photoelectrochemical water splitting,Sci. China Mater.,Liujing Li,Xiaofeng Li, Shaolong Wu,2022, 65, 3033-3042
  • 7、Direct growth of hematite film on p n-silicon micro-pyramid arrays for low-bias water splitting,Solar Energy Materials & Solar Cells,Chenhong Xiao, Zhongyuan Zhou,Shaolong Wu, and Xiaofeng Li,2021, 224, 110987
  • 8、Size-Dependent Performances in Homogeneous, Controllable, and Large-Area Silicon Wire Array Photocathode, J. Power Sources,Liujing Li,Shaolong Wu, Xiaofeng Li,2020, 473, 228580
  • 9、Regulating the Si/α-Fe2O3 microwire photoanode by conformal Al2O3 intermediate layer for water splitting,ACS Appl. Mater. & Interfaces,Zhongyuan Zhou,Shaolong Wu, Xiaofeng Li,2019,11, 5978-5988
  • 10、 Optoelectronic modeling of the Si/α-Fe2O3 heterojunction photoanode,Nano Energy,Li Chen,Shaolong Wu, Xiaofeng Li,2018, 43, 177–183
  • 11、Modulating oxygen vacancies in Sn-doped hematite film grown on silicon microwires for photoelectrochemical water oxidation,J. Mater. Chem. A,Zhongyuan Zhou,Shaolong Wu, Xiaofeng Li,2018, 6, 15593−15602

科技成果

软件著作 软件著作: 专利 专利:
  • 1、基于杂化型等离子共振增强的红外探测器,ZL 201811581248.6,吴绍龙,丁浩,徐玉亭,眭博闻,张程,秦琳玲,李孝峰,中国发明专利,授权
  • 2、一种高损伤阈值的高反射膜及制备方法,ZL 201810279144.3,吴绍龙,吴爱华,中国发明专利,授权
  • 3、一种用于光解水的双吸收层光阳极及制备方法,ZL 201811092399.5,吴绍龙,周忠源,李孝峰,李刘晶,肖臣鸿,中国发明专利,授权
  • 4、一种金纳米块阵列的制备方法及其折射率传感器,ZL 201811041364.9,吴绍龙, 李亮, 李孝峰, 李刘晶, 秦琳玲,中国发明专利,授权
  • 5、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的折射率测试及其制作方法,ZL 201711291796.0,吴绍龙,李孝峰,秦琳玲,李刘晶,李亮,中国发明专利,授权
  • 6、一种硅微纳结构阵列光电化学电池,ZL 201620554928.9,吴绍龙,高翔,李孝峰,严继木,翟雄飞,中国发明专利,授权
  • 7、一种提高水解光性能的光阳极制备方法及所得光阳极结构,ZL 201710818779.1,吴绍龙,周忠源,李孝峰,严继木,中国发明专利,授权
  • 8、一种光电化学响应的改性方法及光电化学电池,ZL 201610403863.2,吴绍龙,高翔,李孝峰,严继木,翟雄飞,中国发明专利,授权
  • 9、一种硅微米线阵列的制备工艺,ZL 201610183558.7,吴绍龙,严继木,李孝峰,翟雄飞,高翔,中国发明专利,授权
  • 10、一种基于表面等离激元法诺共振的微纳光开关及使用它的级联光开关,ZL 201410265615.7,李孝峰,詹耀辉,吴绍龙, 翟雄飞,吴凯,中国发明专利,授权
  • 11、一种无损测量纳米线阵列比表面积和密集度的装置及方法,ZL 201410235322.4,李孝峰,吴绍龙,程国安,詹耀辉,杨阵海,曹国洋,中国发明专利,授权
  • 12、一种非晶/微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ZL 201410323443.4,吴绍龙,李孝峰,詹耀辉, 张程,尚爱雪,中国发明专利,授权
  • 13、一种基于一维硅纳米结构阵列的可见光电化学探测器, ZL 201110087934.X,程国安,吴绍龙,郑瑞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
  • 14、一种内嵌硅pn结的氧化铁光阳极体系及制备方法,ZL 201910521496.X,吴绍龙、肖臣鸿、周忠源、李刘晶、丁浩、李孝峰,中国发明专利,授权
  • 15、一种基于塔姆等离子的平面近红外光电探测器,ZL201910739592.1,张程、吴绍龙、李孝峰、刘鉴辉、刘慧敏、俞童、李孝峰,中国发明,授权
  • 16、一种紫外-可见-近红外硅基光电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ZL 202011197948.2,吴绍龙,周禄为,张程,李孝峰,李刘晶,中国发明专利,授权
  • 17、波长选择性响应光电探测器的制备方法,ZL 202011469548.2,吴绍龙,詹纯, 王冬唤,中国发明专利,授权
  • 18、一种电信号直接读出的光学传感装置及其制备方法,202110166204.2,吴绍龙,于逸凡, 李刘晶,卢文祥, 秦琳玲, 张程,李孝峰,发明,实审
  • 19、一种选择性检测分子的硅基反射干涉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202110491003.X,吴绍龙,王杰, 李刘晶, 秦琳玲, 张程,李孝峰,发明,实审
  • 20、一种激光测距的接收光机系统,ZL 202211486128.4,曹国洋,周星宇,李孝峰,潘俏,吴绍龙,孙亮,中国发明专利,授权
  • 21、一种嵌套光栅结构的双极性自驱动偏振光探测器,ZL 202210660787.9,曹国洋,李孝峰,王子成,吴绍龙,王长擂,桑田,王继成,中国发明专利,授权
  • 22、一种基于单光源单探测器的多功能光电逻辑门,ZL 202210661152.0,曹国洋,李孝峰,桑田,吴绍龙,王跃科,黄杨,边志浩,中国发明专利,授权
  • 23、一种紫外-可见-近红外硅基光电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ZL 202011197948.2,吴绍龙,周禄为,张程,李孝峰,李刘晶,发明专利,授权
  • 24、波长选择性响应光电探测器的制备方法,ZL 202011469548.2,吴绍龙,詹纯,王冬唤,发明专利,授权
  • 25、Band-pass Concentrator for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 11984927B2,Shaolong Wu, Jizhou Zhuang, Jiayu Lu, Huilin Ni,美国发明专利,授权
  • 26、Photoelectrod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platinum-based alloy catalyst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PCT/CN2021/134186,Shaolong Wu, Liujing Li, Peiji Guo, Xiaofeng Li,美国发明专利,审查中
  • 27、信息与能量解耦合电路及可见光信息与能量同传输系统,202410399269.5,吴绍龙, 倪慧琳, 涂俊轩, 童李霞, 庄济舟, 李孝峰,发明专利,待下证
  • 28、一种用于可见光中继通信的 LED 驱动电路,202410389409.0,吴绍龙, 庄济舟, 樊庭冰, 倪慧琳, 涂俊轩, 李孝峰,发明专利,实审
  • 29、一种能量采集电路及可见光信息与能量同传输系统,202410296497.X,吴绍龙, 倪慧琳, 童李霞, 涂俊轩, 庄济舟, 李孝峰,发明专利,实审

荣誉及奖励

荣誉及奖励:
  • 1、2016年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市厅级,三等奖
  • 2、2017年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创新,省部级,三等奖
  • 3、2019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省部级,二等奖
  • 4、2020年度中国光学学会光学科技(基础研究类),省部级,二等奖
  • 5、2021年江苏省“青蓝工程“,江苏省教育厅,省部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 6、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苏州市人民政府,2022年8月,市厅级,二等奖

招生信息

招生信息:

    欢迎具有光电信息、电子信息、测控等相关专业背景的同学,同时对光电子器件及其应用感兴趣的同学报考研究生,每年拟招生2~3名硕士研究生、1名博士研究生

    欢迎对本研究方向感兴趣的本科生,以本科生导师制等方式参与相关课题的研究与学习,可以申请本科生相关的课外学术训练、创新创业项目,参加相关的学科竞赛、实践活动等。

招生信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