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姓名:李孝峰

学位:博士

电子邮箱:xfli@suda.edu.cn

办公地址:本部钟楼205室

联系电话:0512-65111781

162 访问

最新上线

个人简介

李孝峰,男,教授,苏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20),国家第三批青年特聘专家(201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兼任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育部现代光学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先进光学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光学学会理事。
20071月博士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获“四川省优秀博士论文奖”和“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其后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机与电子工程学院和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物理系工作。20121月来到苏州大学,承担来自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等10个国家和省部级课题。累计在Nature Energy2篇)、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Nano LettersACS NanoOptics Letters、光学学报等光电子信息领域主流期刊发表论文220余篇,做邀请报告/担任分会场主席50余次,担任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Advanced Materials等近50个期刊评审专家,获2019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019年度中国光学学会光学科技二等奖、2015年首届“江苏青年光学科技奖”等奖项。指导学生获得江苏省优秀本科论文一等奖、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设计团队、江苏省优秀博士(3篇)、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4篇)、全国光学工程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篇)、江苏省青年光学学生奖、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等荣誉。是IEEE、中国光学学会和中国密码学会高级会员,20162021年连续六年担任美国光学学会Applied OpticsIEEE Photonics Journal期刊副主编,现为中国光学学会《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编委、中国光学工程学会《PhotoniX》高级编委。主要研究:先进光电探测技术及应用、第三代高效太阳能电池的设计与制备、光电传感与检测。


教育经历

  • 本科,1998.09-2002.06,通信工程,西南交通大学
  • 硕士(转硕博连读),2002.09-2004.03,通信与信息系统,西南交通大学
  • 博士,2004.03-2007.01,通信与信息系统,西南交通大学

工作经历

  • 2007.05-2007.07,(新加坡)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Project Officer
  • 2007.08-2010.07,(新加坡)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Research Fellow
  • 2010.07-2011.12,(英国伦敦)Imperial College London,Research Associate
  • 2012.01-2013.12,苏州大学现代光学技术研究所,教授
  • 2014.01-2018.06,苏州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
  • 2018.06-今,苏州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院长
  • 2021.12-2022.10,苏州大学党委统战部,副部长(主持工作)
  • 2022.05-今,苏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社会职务


教育部现代光学技术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2020.11.06-2023.12.12)、主任(2023.12.13至今)

江苏省先进光学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2023.12.13至今)

数码激光成像与显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2020.11.06-2023.12.12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2023.05至今

中国光学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2022至今

中国光学会电技术专业委员第九届常务委员(2023至今

江苏省高等学校科研管理研究会第八届副理事长(2023.05-2028.04

江苏省工学2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2022至今

PhotoniX首届编委(Topical Editor)、第二届高级编委(Senior Editor 2023.3-2026.2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第九届、第十届编委(2019.01

研究领域


题组最新论文(详细列表见:https://orcid.org/0000-0002-4115-3287
[11] Jingming Zheng#, Zhiqin Ying#, Zhenhai Yang#,*, Zedong Lin, He Wei, Li Chen, Xi Yang*, Yuheng Zeng, Xiaofeng Li*, and Jichun Ye*.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tunneling-recombination layers for high-efficiency perovskite/TOPCon tandem solar cells. Nature Energy, 2023, 8:1250‒1261.(原文:2023_Jingming Zheng_Nature Energy.pdf)
[10] Changlei Wang, Yue Zhao, Tianshu Ma, Yidan An, Rui He, Jingwei Zhu, Cong Chen, Shengqiang Ren, Fan Fu*, Dewei Zhao* and Xiaofeng Li*. A universal close-space annealing strategy toward high-quality perovskite absorbers enabling efficient all-perovskite tandem solar cells. 
Nature Energy, 2022, 7:744‒753(原文:2022_Changlei Wang_Nat Energy.pdf)
[9] Yining Bao, Tianshu Ma, Zhenhai Ai, Yuqi Zhang, Luolei Shi, Linling Qin, Zhenhai Yang*, Guoyang Cao*, Changlei Wang, and Xiaofeng Li*. Insights into efficiency deviation from current-mismatch for tandem photovoltaics. Nano Energy, 2024, 120:109165.(原文:2024_Yining Bao_Nano Energy.pdf)
[8]Tianshu Ma, Huayang Wang, Zhanghao Wu, Yue Zhao, Cong Chen, Xinxing Yin, Lin Hu, Fang Yao, Qianqian Lin, Shaojun Wang*, Dewei Zhao*, Xiaofeng Li*, and Changlei Wang*. Hole transport layer-free low-bandgap perovskite solar cells for efficient all-perovskite tandems. Advanced Materials, 2023:2308240.(原文:2023_Tianshu Ma_Adv Mater.pdf)

[7] Zhenghe Zhang#, Chaojie Xu#, Chen Liu, Man Lang, Minghao Li, Wanli Lu, Zefeng Chen, Chinhua Wang, Shaojun Wang*, and Xiaofeng Li*. Dual control of enhanced quasi-bound states in the continuum emission from resonant c-Si metasurfaces. Nano Letters, 2023, 23(16):7584‒7592. (原文:2023_Zhenghe Zhang_Nano Lett.pdf)
[6] Cheng Zhang*, Binglin Huang, Haoyu Li, Hui Chen, Tong Yu, Bingchang Zhang*, Shaojun Wang, Changxu Liu, Yu Luo, Stefan A. Maier, and Xiaofeng Li*. Plasmonic nanoneedle arrays with enhanced hot electron photodetection for near-IR imaging.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3:2304368.(原文:2023_Cheng Zhang_AFM.pdf)
[5] Yue Zhao#, Changlei Wang#,*, Tianshu Ma, Luwei Zhou, Zhanghao Wu, Huayang Wang, Cong Chen, Zhenhua Yu, Weiwei Sun, Aolin Wang, Hao Huang,Bingsuo Zou,Dewei Zhao*, and Xiaofeng Li*. Reduced 0.418 V VOC-deficit of 1.73 eV wide-bandgap perovskite solar cells assisted by dual chlorides for efficient all-perovskite tandems.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23, 16(5):2080‒2089.(原文:2023_Yue Zhao_EES.pdf)
[4] Tianshu Ma, Yidan An, Zhenhai Yang, Zhenhai Ai, Yuqi Zhang, Changlei Wang, and Xiaofeng Li*. Thermal analysis and manipulation of perovskite photovoltaic device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3:2212596.(原文:2023_Tianshu Ma_AFM.pdf)
[3] Yuqi Zhang, Zhenhai Yang*, Tianshu Ma, Zhenhai Ai, Changlei Wang, and Xiaofeng Li*. A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f transport layer-free homojunction perovskite solar cells via a detailed photoelectric simulation.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23:2203366.(原文:2023_Yuqi Zhang_AEM.pdf)
[2] Zhenhe Zhang, Pengbo Liu, Zefeng Chen, Wanli Lu, Ping Bai, Jaime Gomez Rivas, Stefan A. Maier, Shaojun Wang*, and Xiaofeng Li*. High-Q collective Mie resonances in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nanoantenna arrays for the visible light. Fundamental Research, 2022, 3:822‒830. (原文:2022_Zhenhe Zhang_FMRE.pdf)
[1] Cheng Zhang, Yu Luo, Stefan A. Maier, Xiaofeng Li*. Recent progress and future opportunities for hot carrier photodetectors: from ultraviolet to infrared bands. Laser & Photonics Reviews, 2022, 16:2100714. (原文:2022_Cheng Zhang_LPR.pdf)


1
、第三代高效太阳能电池光电热物理、仿真、制备

主要致力于高效率、低成本太阳能电池器件的微/纳米结构设计、性能调控与实验制备。具体包括:光伏器件的先进陷光设计、详细的电学优化、精确的热力学分析,以及材料/结构/器件的生长、表征和光电性能测试。通过高性能光电热耦合仿真设计,结合器件制备与测试,揭示器件物理本源,推动光伏技术进展。



2
、先进光电探测技术及应用

光电探测技术是信息时代最重要的光电技术之一。本课题组专注于提出室温工作、结构简单、低成本以及易于规模化制备的光电探测器件,建立详细的光电耦合输运模型,开展实验室制备,并进行系统及应用及推广。具体方向包括:1)基于微纳光学技术的热电子光电探测、2)红外及深紫外光电探测。


3微纳制备、传感与新能源器件

面向太阳能利用与技术开发的微纳结构制备与光电器件。包括:金属纳米结构、半导体材料微纳结构与超薄薄膜的可控制备;金属/半导体基太阳能电池器件的设计、构筑、性能评估与改进;光电化学电池驱动水解制氢关键技术的研究;金属纳米结构诱导等离子共振及其在折射率传感或光电转换中的应用。开发或利用化学腐蚀法、自组装、光刻和纳米压印等技术以制备金属或半导体微纳结构,并基于以上特殊结构设计/构筑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光解水系统或光传感器等,探索制约器件性能的关键因素,寻找解决方案,揭示背后科学规律,为新型光电子器件的产业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奠定实验基础。


光电转换与探测实验室成员


吴绍龙,教授/博士,博导。2013年6月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之后加入苏州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兴趣为新型光电传感与探测器件的机理、设计、制备及其应用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no Energy、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Applied Physics Letters、Optics Letters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中国/美国发明专利30余项;担任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ACS Sensors、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30余个学术期刊的评审专家;主持国自然面上/青年、省自然面上/青年、省高校自然重大、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等多个基金项目;入选2021年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个人邮箱:shaolong_wu@suda.edu.cn; 个人主页:web.suda.edu.cn/shaolong_wu/


杨炯,特聘教授/博士,博导,­2013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2017年博士毕业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其后于2018年至2022年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231月加入苏州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二维材料中的光电相互作用以及利用光学表面波开发中红外太赫兹光电器件。目前以第一/共一/通讯作者身份在Advanced Materials,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ACS Nano,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ACS Photonic, SmallSCI期刊发表论文12篇,并作为章节第一作者参与编撰3本专著。担任ACS Nano, Advanced Materials Technologies, Scientific Reports, ACS Applied Nano Materials等期刊审稿人。

王长擂,特聘副教授/博士,硕导,苏州大学优秀青年学者。2018年12月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曾于2015年11月至2018年7月在美国托莱多大学进行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2019年1月加入苏州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型光伏/探测器件的制备与表征,包括高效单结及叠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基金等研究项目3项,获评2020年江苏省双创博士。目前以第一/共一/通讯作者身份在Nat. Energy、Adv. Energy Mater.等SCI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合作发表论文总计70余篇,总引用4800余次。邮箱:cl.wang@suda.edu.cn




詹耀辉
2013年-至今,苏州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副教授
2008-201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博士
2006-200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材料与环境工程实验室,硕士
2002-2006年,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

在ACS Photonics,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Nanoscale, Appl. Phys. Lett., Opt. Lett.等发表论文30余篇;申请专利30余项,其中授权专利20余项;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5项以上,参与科技部、军科委和装发课题多项。研究兴趣包括光学及多物理场耦合计算、微纳光热调控器件设计、制备和评价等。邮箱:yhzhan@suda.edu.cn


王绍军,特聘副教授/博士,硕导,2008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2011年硕士毕业于复旦大学,2015年博士毕业于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其后分别在斯特拉斯堡大学TB Ebbesen、荷兰基础能源研究所Gómez Rivas、荷兰埃因霍芬理工大学Gómez Rivas课题组从事博士后后研究,2019年12月加入苏州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主要从事纳米光子学、光学纳米天线、光与物质强耦合和微区光谱探测技术的研究工作,在Nano Letters、Faraday Discussions、JPCL、JPCC、Optica、ACS Photonics和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等国际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和共同作者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其中中科院SCI一区论文14篇。近5年内,部分论文被国内外学者在学术刊物上引用700余次(Google Scholar), 单篇超过百次,担任Nature Communications、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和ACS Photonics等学术期刊的评审专家。邮箱swang.opto@suda.edu.cn


秦琳玲,副教授/博士,硕导,2004年本科毕业于苏州大学物理系物理师范专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007年硕士毕业于苏州大学现代光学技术研究所,获得工学硕士学位。之后加入苏州大学现代光学技术研究所;2014年博士毕业于苏州大学物理与光电·能源学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现主要研究领域:基于微/纳米结构的光电器件(表面等离子传感器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邮箱:qinll@suda.edu.cn





张程,副教授/博士,硕导、校优秀青年学者。研究领域:光伏与热电子光电转换,具体包括先进器件结构设计实现高效宽带/窄带光电响应、纳米结构器件内部新颖的物理机制的科学原理探索以及热电子器件光电转换的热力学损耗分析和设计策略等。以第一作者在ACS Nano、Laser & Photonics Reviews、ACS Photonics、Nano Energy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获2019年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4/2016/2017年硕士/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创新奖、2017年度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江苏省高校第十四届大学生物理及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一等奖、2017年苏州大学研究生朱敬文特别奖学金、苏州大学研究生学术标兵等荣誉。 邮箱:zhangc@suda.edu.cn


曹国洋,讲师/博士,硕导,校优秀青年学者。2019年博士毕业于苏州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低维光电转换器件如纳米线和二维材料光伏与探测器件方面的研究,至今以第一作者在Nano Energy、ACS Photonics、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Optics Express等SCI一区、二区期刊上发表论文7篇,同时与其他人员合作在SCI一区、二区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两项,参加国际会议并做口头报告3次。担任Applied Optics、IEEE Photonics Journal和Nano-Micro Letters等期刊审稿人。 荣获江苏省2020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江苏省2020年双创博士,江苏省2020年高校基础物理教师上好一堂课竞赛三等奖。邮箱:gycao@suda.edu.cn




刘小翼,男,副教授/博士,硕导,校优秀青年学者。2013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从事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高品质硅基结构器件研究。博士期间获中科院大恒光学奖学金特别奖,中科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中国光学学会王大珩光学奖等荣誉。2019年赴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CNRS-古斯塔夫埃菲尔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辐射制冷及大气冷凝集水技术。以第一作者身份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NanophotonicsiScienceOptics Express等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2022年加入苏州大学,开展等离激元、光电探测及辐射制冷相关研究 邮箱:xyliu@suda.edu.cn


杨阵海,男,副教授/博士。2015年硕士毕业于苏州大学,2015-2018年宁波材料所助理研究员,2018-2023宁波诺丁汉大学,2023.03加入苏州大学。目前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Energy Environ. Sci., Adv. Energy Mater., ACS Energy Lett., Cell Rep. Phys. Sci., ACS Nano, Nano Energy等期刊发表论文30篇;担任多个SCI期刊审稿人,包括:JMCC, Appl. Optics, Mater. Res. Express, Semicond. Sci. Tech., J Phys. D Appl. Phys., J Photon. Energy等;硕士论文荣获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获‘2019年教育部优秀科技成果奖二等奖一项(排名6/6);获‘2019年中国光学学会光学科技奖二等奖一项(排名6/6);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项目。目前研究方向为光伏器件的光电热仿真及相关机理研究。





课题组优秀生(部分)

1)博士及博士后
珂  博士后,苏州城市学院副教授

吴绍龙 博士,苏州大学教授

詹耀辉 博士,苏州大学副教授

Ibrahim Nassar  博士,埃及某高校科研人员

邵伟佳  博士后,广西师范大学副教授

尚爱雪 博士(优秀毕业生,全国光学工程学会优博提名奖)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后

程  博士(优秀毕业生,江苏省优博、全国光学工程学会优博提名奖)苏州大学副教授、优秀青年学者

曹国洋 博士(优秀毕业生,江苏省优博),苏州大学讲师、优秀青年学者

周忠源 博士(优秀毕业生),安阳工学院讲师

安怡澹 博士(优秀毕业生,江苏省优博江苏省青年光学科技奖),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后

李刘晶 博士,苏州长光华芯
刘婷婷 博士,咸阳师范讲师

2)硕士
杨振海 2012级
硕士(优秀毕业生,江苏省优硕), 苏州大学特聘副教授

吴  凯 2013级硕士(优秀毕业生),苏州大学在读博士

翟雄飞 2013级硕士(优秀毕业生,江苏省优硕

严继木 2014级硕士(优秀毕业生)

高  翔 2014级硕士(优秀毕业生

盖  峰 2014级硕士(优秀毕业生,江苏省优硕

杨倩茹 2015级硕士(优秀毕业生,江苏省优硕)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在读博士

陈  莉 2015级硕士(优秀毕业生)

肖臣鸿 2017级硕士(优秀毕业生)

盛春香 2017级硕士(优秀毕业生)

蒋  培 2017级硕士(优秀毕业生)

丁  浩 2017级硕士(优秀毕业生)
周禄为 2018级硕士,南方科技大学在读博士

梅  颢 2018级硕士(优秀毕业生)

管玉祥 2019级硕士(优秀毕业生),日本冲绳科技大学(OIST)在读博士

3)本科
李润丰 2018届
本科(江苏省优秀本科论文一等奖)北京大学博士毕业

王飞龙 2019届本科,复旦大学在读硕士

马天舒 2019届本科,苏州大学在读博士

赫一涵 2020届本科,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在读硕士
饶书苑 2020届本科,香港城市大学在读硕士


社会职务


教育部现代光学技术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2020.11.06-2023.12.12)、主任(2023.12.13至今)

江苏省先进光学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2023.12.13至今)

数码激光成像与显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2020.11.06-2023.12.12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2023.05至今

中国光学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2022至今

中国光学会电技术专业委员第九届常务委员(2023至今

江苏省高等学校科研管理研究会第八届副理事长(2023.05-2028.04

江苏省工学2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2022至今

PhotoniX首届编委(Topical Editor)、第二届高级编委(Senior Editor 2023.3-2026.2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第九届、第十届编委(2019.01

开授课程

  • 1、光子学导论,硕士生,2012-今
  • 2、你来设计太阳能电池,本科生,2014-至今
  • 3、光电与信息电子研究前沿,本科生
  • 4、光电前沿,硕士生/博士生
  • 5、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本科生

科研项目

  • 1、肖特基红外热电子光电探测机理与关键技术研究,2019.01-2022.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
  • 2、微纳光电转换器件,2018.07-2021.06,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主持
  • 3、微纳晶硅光伏电池驱动水分解制氢体系的设计与实验研究,2017.07-2020.06,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主持
  • 4、基于平面多层结构的热电子光电转换理论与器件研究,2017.01-20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
  • 5、***,2016.09-2017.09,科技部亚非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计划,主持
  • 6、基于二维层状材料的新型纳米信息器件与集成,2015.01-2020.12,科技部青年973,排名第2
  • 7、金属微纳结构a-Si:H/μc-Si:H双结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2013.01-2015.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主持
  • 8、单结与多结光伏器件频域和三维空间光学电学仿真,2013.01-2015.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主持
  • 9、室温自驱动红外光电探测材料、机理与器件联合研究,-2026.12,2022.01,李孝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苏州大学,主持
  • 10、光伏器件与组件特性仿真的基础研究,-2026.11,2022.12,李孝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再生能源专项,苏州大学,首席科学家

论文

  • 1、发表论文列表请见,https://orcid.org/0000-0002-4115-3287
  • 2、Changlei Wang, Yue Zhao, Tianshu Ma, Yidan An, Rui He, Jingwei Zhu, Cong Chen, Shengqiang Ren, Fan Fu*, Dewei Zhao* and Xiaofeng Li*.,A universal close-space annealing strategy toward high-quality perovskite absorbers enabling efficient all-perovskite tandem solar cells. Nature Energy 2022, 7:744‒753.
  • 3、Yidan An#, Changlei Wang#, Guoyang Cao, and Xiaofeng Li*.,Heterojunction perovskite solar cells: opto-electro-thermal physics, modeling, and experiment. ACS Nano 2020, 14(4):5017-5026.
  • 4、Cheng Zhang, Kai Wu, Vincenzo Giannini, Xiaofeng Li*.,Planar hot-electron photodetection with Tamm plasmon. ACS Nano 2017, 11:1919−1727.
  • 5、Aixue Shang and Xiaofeng Li*.,Photovoltaic devices: opto-electro-thermal physics and modeling. Advanced Materials 2017, 29:1603492.
  • 6、Cheng Zhang*, Binglin Huang, Haoyu Li, Hui Chen, Tong Yu, Bingchang Zhang*, Shaojun Wang, Changxu Liu, Yu Luo, Stefan A. Maier, and Xiaofeng Li*,Plasmonic nanoneedle arrays with enhanced hot electron photodetection for near-IR imaging.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3:2304368.
  • 7、Yue Zhao#, Changlei Wang#,*, Tianshu Ma, Luwei Zhou, Zhanghao Wu, Huayang Wang, Cong Chen, Zhenhua Yu, Weiwei Sun, Aolin Wang, Hao Huang, Bingsuo Zou, Dewei Zhao*, and Xiaofeng Li*,Reduced 0.418 V VOC-deficit of 1.73 eV wide-bandgap perovskite solar cells assisted by dual chlorides for efficient all-perovskite tandems.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23, 16(5):2080‒2089.
  • 8、Tianshu Ma, Yidan An, Zhenhai Yang, Zhenhai Ai, Yuqi Zhang, Changlei Wang, and Xiaofeng Li*,Thermodynamic processes of perovskite photovoltaic devices: mechanisms, simulations, and manipulation.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3:2212596.
  • 9、Yuqi Zhang, Zhenhai Yang*, Tianshu Ma, Zhenhai Ai, Changlei Wang, and Xiaofeng Li*,A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f transport layer-free homojunction perovskite solar cells via a detailed photoelectric simulation.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23:2203366.

科技成果

软件著作
  • 1、详情请见:http://web.suda.edu.cn/xfli_en/
专利
  • 1、李孝峰,曹国洋,尚爱雪,李珂,张程,一种微晶硅非晶硅径向双结纳米线太阳能电池, ZL 201410242634.8。申请日:2014.06.03;授权公告日:2016.10.26。发明专利。
  • 2、李孝峰,詹耀辉,吴绍龙,翟雄飞,吴凯,一种基于表面等离激元法诺共振的微纳光开关及使用它的级联光开关,ZL 201410265615.7。申请日:2014.06.13;授权公告日:2017.02.15。发明专利。
  • 3、李孝峰,吴绍龙,程国安,詹耀辉,杨阵海,曹国洋,一种无损测量纳米线阵列比表面积和密集度的装置及方法,ZL 201410235322.4。申请日:2014.05.30;授权公告日:2016.06.15。发明专利。
  • 4、吴绍龙,周忠源,李孝峰,严继木,一种提高水解光性能的光阳极制备方法及所得光阳极结构,ZL 20170818779.1。申请日:2017.09.12; 授权通知日:2019.02.12。发明专利。
  • 5、吴绍龙,高翔,李孝峰,严继木,翟雄飞,一种硅微纳结构阵列光电化学电池,ZL 201620554928.9。申请日:2016.06.08;授权公告日:2017.01.04。实用新型专利。
  • 6、吴绍龙,李孝峰,詹耀辉,张程,尚爱雪, 一种非晶/微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ZL 201410323443.4。发明专利。申请日:2014.07.09;授权公告日:2017.01.25。发明专利。
  • 7、吴绍龙,高翔,李孝峰,严继木,翟雄飞,一种光电化学响应的改性方法及光电化学电池,ZL 201610403863.2。申请日:2016.06.12;授权公告日:2018.05.29。发明专利。
  • 8、王钦华,陈中辉,许富洋,楼益民,曹冰,李孝峰,宽带反射型亚波长矩形环阵列四分之一波片及其制作方法,ZL 201310343575.9。申请日:2013.08.08;授权公告日:2015.10.28。发明专利
  • 9、王钦华,宋艳芹,楼益民,曹冰,李孝峰,基于纳米压印技术的周期式啁啾结构等离子激元光谱吸收装置,江苏,ZL 201310290506.6。申请日:2013.07.11;授权公告日:2015.09.30。发明专利
  • 10、王钦华,宋艳芹,楼益民,曹冰,李孝峰,基于周期式啁啾结构的等离子激元光谱吸收装置,江苏,ZL 201310149477.1。申请日:2013.04.25;授权公告日:2015.08.19。发明专利
  • 11、王钦华,陈中辉,楼益民,曹冰,李孝峰,亚波长矩形环阵列四分之一波片及其制作方法,江苏,ZL 201210575507.0。申请日:2012.12.26;授权公告日:2015.02.04。发明专利

荣誉及奖励

  • 1、苏州市优秀论文二等奖,2018,市级
  • 2、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尚爱雪),2018,学会奖
  • 3、江苏省优秀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盖峰),2018,一等奖
  • 4、江苏省高校第十四届大学生物理及实验科技作品(三项),2017,省级,一等奖
  • 5、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创新三等奖,2017,学会奖
  • 6、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翟雄飞),2017,省级
  • 7、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杨振海),2016,省级
  • 8、苏州市工业园区双百人才计划-高层次领军人才,2016
  • 9、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三等奖,2016,省级
  • 10、首届江苏青年光学科技奖,2015,学会奖
  • 11、教育部自然科学奖,2015,部级,二等奖
  • 12、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双创)人才,2014,省级
  • 13、江苏省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013,省级
  • 14、苏州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紧缺高层次人才,2013,市级
  • 15、国家第三批青年特聘专家,2012,国家级
  • 16、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09,国家级
  • 17、四川省优秀博士论文,2008,省级
  • 18、四川省优秀博士毕业生,2007,省级
  • 19、江苏省优秀本科论文(李润丰),苏州大学,2019,省级,一等奖
  • 20、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杨倩茹),苏州大学,2019,省级
  • 21、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张程),苏州大学,2019,省级
  • 22、教育部自然科学奖,苏州大学,2019,部级,二等奖

招生信息

  • 1、招收光信息、物理、应用物理、电子信息背景的本科生、硕士/博士生、博士后。

  • 2、尤其鼓励校内外学生从本科开始加入本课题组,进行本硕博一贯制培养。

  • 3、也欢迎相关专业的青年教师加入本课题组,从事科学研究。

  • 4、联系方式:xfli@sud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