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602 访问

相关教师

个人资料

  • 直属机构:机电工程学院
  • 联系电话:15506298857
  • 性别:
  • 电子邮箱:yhao@suda.edu.cn
  • 专业技术职务:
  • 办公地址:阳澄湖校区机器人中心
  •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
  • 通讯地址:
  • 学位:博士
  • 邮编: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传真: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个人简介:

江苏省杰青、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2010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2010年起参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香港城市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并与2015年获中国科大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与香港城市大学哲学博士学位;随后在香港城市大学机械与生物医学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16年被苏州大学聘为副教授,加入机器人与微系统中心进行研究教学工作。2017年被评为苏州大学首批“优秀青年学者”。

2021年当选苏州大学校团委兼职副书记。

2022年被聘为教授。

获得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江苏U35攀峰创新、江苏省“科技副总”等人才项目。先后获评2022年苏州“好青年”称号、2023年苏州市“青年五四奖章”提名等荣誉。

当选为江苏省青联委员、江苏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担任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微纳机器人分会理事、全国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江苏省合成生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等。

研究方向聚焦于微纳机器人、微纳操作、微流控、细胞操控与测量、生物医学工程等方向,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中科院二区及以上35;授权及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

积极推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第一指导教师获得一系列重要奖项

→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全国特等奖

→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

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全国一等奖

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苏省特等奖

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江苏省一等奖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全国一等奖

中国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大赛国赛一等奖8项,二等奖8项





教育经历

教育经历:
  • 博士研究生,2010.09.01-2015.06.15,控制科学与工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学博士,2015,控制科学与工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本科,2006.09.01-2010.06.15,自动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学学士,2010,自动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工作经历

工作经历:
  • 2015.09-2016.08,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后研究,高级副研究员
  • 2016.08-2022.06,苏州大学,教师,副教授
  • 2022.07-至今,机电工程学院,教师,教授

社会职务

社会职务:社会职务:

1.     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

2.     江苏省青年联合会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

3.     江苏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

4.     中国电子学会机器人分会,委员

5.     苏州大学第二届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6.     苏州大学校团委副书记(兼职)

7.     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微纳机器人分会,理事

8.     全国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

9.     江苏省合成生物标委会,委员

10.   Cyborg and Bionic System,青年编委

11.  Micromachines,客座编辑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个人简介:

江苏省杰青、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2010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2010年起参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香港城市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并与2015年获中国科大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与香港城市大学哲学博士学位;随后在香港城市大学机械与生物医学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16年被苏州大学聘为副教授,加入机器人与微系统中心进行研究教学工作。2017年被评为苏州大学首批“优秀青年学者”。

2021年当选苏州大学校团委兼职副书记。

2022年被聘为教授。

获得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江苏U35攀峰创新、江苏省“科技副总”等人才项目。先后获评2022年苏州“好青年”称号、2023年苏州市“青年五四奖章”提名等荣誉。

当选为江苏省青联委员、江苏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担任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微纳机器人分会理事、全国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江苏省合成生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等。

研究方向聚焦于微纳机器人、微纳操作、微流控、细胞操控与测量、生物医学工程等方向,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中科院二区及以上35;授权及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

积极推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第一指导教师获得一系列重要奖项

→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全国特等奖

→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

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全国一等奖

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苏省特等奖

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江苏省一等奖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全国一等奖

中国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大赛国赛一等奖8项,二等奖8项





社会职务

社会职务:社会职务:

1.     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

2.     江苏省青年联合会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

3.     江苏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

4.     中国电子学会机器人分会,委员

5.     苏州大学第二届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6.     苏州大学校团委副书记(兼职)

7.     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微纳机器人分会,理事

8.     全国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

9.     江苏省合成生物标委会,委员

10.   Cyborg and Bionic System,青年编委

11.  Micromachines,客座编辑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
  • 微纳操作、微纳机器人

  • 细胞多模态参数测量

  • 功能性微流芯片

  • 磁控微机器人

  • 多机器人控制

开授课程

开授课程:
  • 1、计算机辅助制造,机械工程,34
  • 2、热力学,2019.01.11-,40,36
  • 3、热工基础,2020.01.08-,40,36
  • 4、热工基础,2021.01.04-,61,36
  • 5、化学应用基础,50,18
课程教学:

科研项目

科研项目:
  • 1、基于柔性游动微机器人的贴壁细胞动态高质量扩增环境构建方法,2024.10-2086.12,2025.1,杨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50万,主持
  • 2、基于柔性微机器人与多模态特性测量的细胞药物高质量扩增方法,2024.06-2027.06,2024.07,杨浩,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科学(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30万
  • 3、药物靶向递送场控微纳机器人与驱控系统,课题3,2023.10-2026.11,2023.12,杨浩,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25万,主持
  •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0-2024.12,2021.01,杨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58万,主持
  • 5、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2017-2020.12,2018.01,杨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基金,25万,主持
  • 6、江苏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杨浩,江苏省科学技术厅,省青年基金,20万,主持
  • 7、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杨浩,中国博士后基金会,5万,主持
  • 8、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杨浩,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4万,主持
  • 9、基于磁控微机器人的癌细胞机械特性多参数自动化测量方法研究,2021.06.09-2023.06,2021.07,杨浩,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8万,主持
  • 10、面向免疫细胞微纳操作及多维信息检测的关键技术研究,2021.06.15-2023.12,2021.01,杨浩,江苏省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重大项目),100万,主持

论文

论文:
  • 1、A mechano-electromagnetic hybrid actuation system for multimodal control of magnetic microrobots,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中科院二区,IF:5.9,2025,H. Yang,Soochow University,1
  • 2、Liquid metal microparticles enabled low-cost, compact, and sensitive humidity sensors for in situ moisture monitoring,Materials Horizons,中科院二区,IF:10.8,2025,X. Chen,Soochow University,通讯
  • 3、Magneto-Soft Robots Based on Multi-Materials Optimizing and Heat-Assisted In-Situ Magnetic Domains Programm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中科院一区Top,IF: 16.1,2025,F. Niu,通讯
  • 4、Deep learning reveals direct correlation between red blood cell morphology and deformability,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中科院二区,IF:3.6,2025,H. Yang,Soochow University,1
  • 5、Efficient in-droplet cell culture and cytomechanics measurement for assessment of human cellular responses to alcohol,Analytica Chimica Acta,中科院二区Top,IF:6.2,2025,H. Yang,Soochow University,1
  • 6、Rapid in-droplet tri-fluid micromixing and concentration gradient generation for nanoparticle synthesis,Colloid Surf. Physicochem. Eng. Asp.,中科院二区,IF:4.9,2024,H. Sun,Soochow University,通讯
  • 7、Magnetically actuated soft microrobot with environmental adaptative multimodal locomotion towards targeted delivery,Advanced Science,中科院一区Top,IF:14.3,2024,Qingwei Li, Fuzhou Niu, Hao Yang,Soochow University,一作+通讯
  • 8、Flexible and simultaneous multi-scale bioparticle manipulation to actuate cell and drug delivery utilizing AC electrokinetic-powered microswimmer,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中科院一区Top,IF:8.0,2024,Haizhen Sun,Soochow University,通讯
  • 9、Microfluidic device featuring micro-constrained channels for multi-parametric assessment of cellular biomechanics and high-precision mechanical phenotyping of gastric cells,Analytica Chimica Acta,中科院二区Top,IF:6.2,2024,Yang Heng,Soochow University,通讯
  • 10、A microfluidic platform integrating dynamic cell culture and dielectrophoretic manipulation for in situ assessment of endothelial cell mechanics,Lab on a Chip,中科院一区Top,IF:6.1,2023,H. Yang, T. Chen,Soochow University,1
  • 11、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cells in high glucose and hyperosmolarity environment,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中科院二区Top,IF3.971,2023,W. Zou, X. Zheng,Soochow University,通讯
  • 12、细胞力学特性测量方法及应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北大核心,2023,衡扬,闫加奇,俞文强,苏州大学,通讯
  • 13、Automated measurement of cell mechanical properties using an integrated dielectrophoretic microfluidic device,iScience,中科院二区,IF:5.458,2022,H. Yang,Soochow University,1
  • 14、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Erythrocytes Circulating in Artificial Hearts Measured by Dielectrophoretic Method,Journal of Biomechanics,中科院二区,2021,X. Zheng,Soochow University,通讯
  • 15、A Universal Measurement Method for Nanoparticle Number Concentration Based on Atomic Force Microscope,IEEE Transactions on Nanotechnology,中科院三区,IF:2.57,2021,H. Yang,Soochow University,1
  • 16、A Robot Boat Powered by Liquid Metal Engines,Advanced Materials Technologies,中科院二区,IF:5.969,2020,X. Li,Soochow University,通讯
  • 17、Programmable Digital Liquid Metal Droplets in Reconfigurable Magnetic Fields,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中科院一区,IF:8.758,2020,X. Li,Soochow University,通讯
  • 18、Integrated Immunomagnetic Bead-Based Microfluidic Chip for Exosomes Isolation,Micromachines,中科院三区,IF:2.523,2020,F. Niu,Soochow University,通讯
  • 19、A Virtual Assisted Controller for Biological Cell Transportation in a Dynamic Environment with Variable Field of View,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中科院一区Top,IF:5.673,2020,H. Yang,Soochow University,1
  • 20、Dielectrophoresis-Based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Multiangl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Biological Cells,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中科院三区,IF:2.276,2020,B. Zhu,Soochow University,通讯
  • 21、Dielectrophoretic Microfluidic Chip Integrated with Liquid Metal Electrode for Red Blood Cell Stretching Manipulation,IEEE Access,中科院二区,IF:3.745,2019,B. Zhu,Soochow University,通讯
  • 22、Analysis of red blood cell deformability using parallel ladder electrodes in a microfluidic manipulation syste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中科院三区,IF:2.633,2019,W.Li,Soochow University,通讯
  • 23、Automated transportation of biological cells for multiple processing steps in cell surgery,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中科院二区,IF:4.938,2017,H. Yang,Soochow University,1
  • 24、Control of single-cell migration using a robot-aided stimulus-induced manipulation system,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中科院一区Top,IF:5.673,2017,H. Yang,Soochow University,1
  • 25、A dynamic model of chemoattractant-induced cell migration,Biophysical Journal,中科院二区Top,IF:3.854,2015,H. Yang,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1

科技成果

软件著作 软件著作: 专利 专利:

荣誉及奖励

荣誉及奖励:
  • 1、苏州大学优秀青年学者,苏州大学,杨浩,2018/03
  • 2、江苏省青年科技创新“U35攀峰”,共青团江苏省委,创新提名
  • 3、江苏省“青蓝工程”,江苏省教育厅,青年骨干教师
  • 4、2022 年度 “苏州好青年”,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共青团苏州市委员会,杨浩,2022
  • 5、2023年度苏州市“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共青团苏州市委,2023,苏州市“青年五四奖章”提名

招生信息

招生信息: 招生信息1:

欢迎对微纳机器人研究有兴趣,数理功底较好,有志于进行创新性研究的学生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