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位:博士
毕业院校:浙江大学
电子邮箱:zhaochengliang@suda.edu.cn
办公地址:博习楼202
联系电话:65228893
|
7208 访问 |
最新上线 |
个人简介【信息更新至2025年9月15日】 赵承良,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市智能光电感知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苏州市物理学会副理事长。获江苏省青年光学科技奖、江苏省物理学会教育贡献奖、苏州大学“立德树人奖”,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双创博士”计划入选者、“典赞·科普苏州”年度科普人物、苏州大学“仲英青年学者”,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访问学者和访问教授。曾分别在教育部科技司和苏州高新区挂职,并连续两年被江苏省委组织部评为优秀科技镇长团成员。担任《Computational Imaging and Measurement》副主编。主要从事光场调控及应用、光束传输与控制、相干光学、光学成像及检测等方面的研究,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Advanced Photonics(2篇)、Laser & Photonics Reviews、Photonics Research(3篇)、ACS Photonics、Nanophotonics(3篇)、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4篇)、Optics Letters(10篇)、Applied Physics Letters(7篇)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4项;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究计划/重点项目/面上项目(4项)/青年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苏州市科普项目、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项目、企业横向课题等各级各类项目20余项;指导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30余人。获浙江省自然科学学术奖三等奖、苏州市自然科学论文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1次)和三等奖(2次)、江苏省第八届基础物理教师上好一堂课竞赛二等奖、江苏省高校大学生物理及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优秀指导教师(4次)、苏州大学“主要通识课程十佳教师”、苏州大学第十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和苏州大学交通银行教学奖。指导的学生获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一等奖(1次)、江苏省高校大学生物理及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一等奖(2次)和二等奖(2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项)/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2项)、莙政基金(1项)、苏州大学2024年创新创业创意大赛“产业命题赛道”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1项)。 教育经历工作经历社会职务1、《Computational Imaging and Measurement》副主编(2025) 2、苏州大学“立德树人奖”(2024) 3、苏州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24) 4、苏州大学2023年本科生“成长陪伴”工作“卓越导师”(2023) 5、苏州大学实验学校科学副校长(兼)(2023) 6、江苏省物理学会教育贡献奖(2022) 7、江苏省物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2022) 8、苏州市物理学会副理事长(2022) 9、江苏省光学学会青年光学科技奖(2021) 10、“典赞·科普苏州”年度科普人物(2021) 11、苏州大学“仲英青年学者”(2020) 12、江苏省“双创博士”计划入选者(2016) 13、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14) 14、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访问学者(2016)、访问教授(2017) 15、担任Optica、Opt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Journal of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A&B、Applied Physics B: Lasers and Optics、Applied Optics、Optics Communications、Physics Letters A、Journal of Modern Optics、Optics & Laser Technology、Chinese Physics、Chinese Optics Letters、Optica Applicata、中国激光、激光与光电子进展等国内外10余个国际权威杂志审稿人。 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物理科学部物理科学一处评审专家 17、江苏省企业院士工作站验收评审专家 18、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的验收评审专家 19、江苏省科技支撑项目验收评审专家 20、苏州经信委重大首台套项目评审专家 GROUP PHOTO 2022年10月2日摄于物理科技楼 一排右4:蔡阳健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青、山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一排左4:赵承良 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党委书记) 一排右3:王飞 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光学与光子学研究所所长) 一排左3:刘琳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排右2:陈亚红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一排左2:卢兴园 (讲师,苏州大学优秀青年学者) 二排右2:刘永雷 博士后 培养研究生情况 2025级博士生:杭奕亦(硕转博) 硕士生:夏镇杨 硕士生:李 晨 硕士生:高 赫 2024级 博士生:卢潇锬(直博生) 硕士生:谢恬(国优计划) 2023级 博士生:朱俊安 硕士生:杭奕亦(已硕转博) 硕士生:蔡晓玲(国优计划) 2022级博士生:王卓异 硕士生:高健波(现就职于浙江省嵊州中学) 硕士生:胡芷铨(现于南京大学物理系读博) 硕士生:孙海睿(现就职于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 2021级 博士生:赵雪纯(现就职于江苏理工学院,讲师) 硕士生:朱俊安(现苏州大学博士生) 2020级 博士生:张浩(现就职河南科技大学、讲师) 硕士生:黄琦(现就职昆山巴城高级中学) 2019级 博士生:曾军(现就职山东师范大学、特聘副教授) 硕士生:王卓异(现苏州大学博士生) 2018级 博士生:卢兴园(现就职于苏州大学、讲师&优秀青年学者) 硕士生:陈天驰(现就职于苏州新区实验初中) 2017级 硕士生:刘磊鑫(现就职于山东师范大学、讲师) 2016级 硕士生:朱新蕾(现就职于山东师范大学、讲师) 2014级 硕士生:卢兴园(现就职于苏州大学、讲师&优秀青年学者) 2013级 博士生:文伟(现就职于湖南文理学院、副教授) 硕士生:董元(现就职于中国电信苏州分公司) 2012级 硕士生:王鑫(现就职于苏州长风航空电子有限公司) 2011级 硕士生:沈燕(现就职于南航苏州附属中学) 2025.09.10 09/2025 祝贺!以胡芷铨(原课题组成员,现已入南京大学丁剑平教授组读博)为第一作者的论文“Fractional rotational Doppler frequency shift for detecting spin acceleration”发表在《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上。苏州大学卢兴园博士、赵承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Our paper “Fractional rotational Doppler frequency shift for detecting spin acceleration” published on 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7/s11433-025-2737-y 09/2025 祝贺!团队成员赵承良教授、卢兴园博士分别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 赵承良,主持,项目名称:周期性相干结构光场的快速构建及在复杂环境中的鲁棒性探测(12574363),2026-2029 卢兴园,主持,项目名称:相干奇点构建高维部分相干拓扑结构光场研究(12574327)),2026-2029 05/2025 祝贺!以王卓异(博士三年级级)和卢兴园讲师为共同第一作者的论文“Topological links and knots of speckled light mediated by coherence singularities”发表在《Light: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上。南开大学陈志刚教授、山东师范大学蔡阳健教授和苏州大学赵承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Our paper “Topological links and knots of speckled light mediated by coherence singularities” published on Light: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 [Light: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 14, 175 (2025) ].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377-025-01865-3 03/2025 祝贺!以王卓异(博士三年级级)为第一作者的论文“Few-mode superposition for High-Efficiency Generation of Tailored Partially Coherent Light”发表在《ACS Photonics》上。卢兴园博士和赵承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Our paper “Few-mode superposition for High-Efficiency Generation of Tailored Partially Coherent Light” published on ACS Photonics [ACS Photonics, 12, 2160-2168 (2025) ].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photonics.4c02613 02/2025 祝贺!以杭奕亦(硕士二年级)为第一作者的论文“Off-axis angular velocity with incoherent light”发表在《Optics Letters》上。卢兴园博士和赵承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Our paper “Off-axis angular velocity with incoherent light” published on Optics Letters [Optics Letters, 50(6) 1831-1834 (2025) ].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364/OL.554510 2025年1月9日 团队参观《东吴荣光——李政道先生事迹展》 02/2025 祝贺!以高健波(硕士三年级)为第一作者的论文“Rotational Doppler effect using ultra-dense vector perfect vortex beam”发表在《Photonics Research》上。卢兴园博士和赵承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Our paper “Rotational Doppler effect using ultra-dense vector perfect vortex beam” published on Photonics Research [Photonics Research 13(2) 468-476 (2025) ].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364/PRJ.538590 01/2025 祝贺!以张浩(原课题组博士生,现河南科技大学讲师)的第一作者的论文“Inverse vortex beams: Reverse of radius”发表在《Optics & Laser Technology》上。赵承良教授为通讯作者。 Our paper “Inverse vortex beams: Reverse of radius” published on Optics & Laser Technology [Opt. Laser Techno. 184 112478 (2025) ].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optlastec.2025.112478 01/2025 祝贺!非相干光照明下的基于重叠扫描自参考衍射大视场成像技术“Overlap-scanning self-referencing diffractive imaging with enlarged field of view under incoherent illumination”发表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2025年第1期上。孙海睿硕士生为第一作者,苏州大学卢兴园博士和赵承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Our paper “Overlap-scanning self-referencing diffractive imaging with enlarged field of view under incoherent illumination” published on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Appl. Phys. Lett., 126, 011102 (2025) ].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63/5.0240404 12/2024祝贺!测量随机光场角动量谱的通用分析仪的工作“Universal analyzer for measuring the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spectrum of a randomly fluctuated beam”发表在《Optics Letters》2024年第24期上。王卓异博士生为第一作者,苏州大学卢兴园博士和赵承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Our paper "Universal analyzer for measuring the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spectrum of a randomly fluctuated beam" published on Optics Letters.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364/OL.542414 12/2024祝贺!2022级物理师范陈楷轩、蒋志轩、沈家辉的项目“基于涡旋光束旋转多普勒效应的角速度测量”入选苏州大学2024年大学生训练计划立项项目“省级创新训练项目”。导师:赵承良教授 12/2024祝贺!团队的两个项目分别获苏州大学2024年创新创业创意大赛“产业命题赛道”一等奖和二等奖 一等奖项目: 项目名称:“以光为刀”——基于高等激光的三维多焦点调控的智能切割技术 项目成员:朱俊安博士生、高健波硕士生、蔡晓玲硕士生、杭奕亦硕士生 指导教师:赵承良、卢兴园、单杨杰、亓云轩 二等奖项目: 项目名称:“光模全析”——激光器横模精准测量 项目成员:王卓异博士生、卢潇锬博士生、谢恬硕士生 指导教师:赵承良、卢兴园、单杨杰、亓云轩 2024年11月30日 团队赴阳澄湖莲花岛团建 2024年11月30日 阳澄湖莲花岛团建 08/2024祝贺!光学成像信息编码“相干熵”的工作“Coherence entropy during propagation through complex media”发表在《Advanced Photonics》(IF 20.6)2024年第4期上,并被选为封面文章。卢兴园博士后和王卓异博士生为共同第一作者,上海理工大学詹其文教授、山东师范大学蔡阳健教授和苏州大学赵承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117/1.AP.6.4.046002 08/2024祝贺!和航天工程大学任元教授团队合作的工作“Robust detection of rotational Doppler shift with randomly fluctuated light”发表在《Optics Letters》(二区)。赵雪纯博士生、卢兴园博士后为共同为第一作者,苏州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航天工程大学任元教授和苏州大学赵承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364/OL.524332 08/2024祝贺!和航天工程大学任元教授团队合作的工作“Robust dopoller effect of composite vortex beams with tailored OAM spectra”发表在《Photonics Research》(一区)。卢兴园博士后参与此项工作,航天工程大学刘通副教授、任元教授和苏州大学赵承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364/PRJ.525368 08/2024祝贺!硕士二年级胡芷铨同学的基于旋转多普勒效应测量分数阶涡旋光束拓扑荷的工作“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fractional topological charge based on the rotational Doppler effect”发表在《Optics Express》(二区)。卢兴园博士后为通讯作者,赵承良教授参与此项工作。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364/OE.527750 04/2024祝贺!!!张浩博士(本课题组博士生,已博士毕业入职河南科技大学)的工作“Single-shot phase retrieval for randomly fluctuated and obstructed vortex beams”在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上发表。工作是针对涡旋光束在复杂环境中受异常扰动状态下的传输,以及传输时经过随机遮挡条件下的拓扑结构测量难题,将光栅设计与相移自参考全息相结合,实现了复杂传输条件下的涡旋光束拓扑结构的单次测量。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7/s11433-023-2290-8 01/2024祝贺!!!博士二年级王卓异的工作“Coherence phase spectrum analyzer for randomly fluctuated fractional vortex beam”在Photonics Research上发表 这是我们继在《Nanophotonics》上发表综述性论文“Review on Fractional vortex beam”后又一篇关于分数阶涡旋光束的研究,首次定量测量部分相干分数阶拓扑荷的工作。本工作基于多模式叠层衍射成像技术结合角谱逆传输算法重构了源平面光场的相位信息与相干相位谱,根据相干相位谱信息的得到部分相干分数阶涡旋光束的拓扑荷数。部分相干涡旋光束的相干相位谱的提出与拓扑荷的精确测量,在光信息传输、光操纵、量子纠缠中具有潜在应用。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364/PRJ.499520 10/2023祝贺!赵承良教授获苏州大学2023年本科生“成长陪伴”工作“卓越导师” 09/2023祝贺!!!博士一年级朱俊安的工作“Coherence modulation for anti-turbulence deep learning recognition of vortex beam”于9月1日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上发表 虽晚犹至。这是我们第一个基于深度学习的工作,将深度学习和部分相干涡旋光束相结合。恭喜俊安,也正式开启读博之旅,新学期新气象。本工作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干调制与深度学习的涡旋光束拓扑荷识别方案,具有较强泛化能力并可以实现小训练集以及未知遮挡条件下的拓扑荷识别。该方案可以同步识别相干度信息,这将极大地拓展自由空间光通讯的信道容量。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63/5.0163922 08/2023祝贺!本科生(三年级)林琪栋为第一作者的论文“Airy Transform of the New Power-Exponent-Phase Vortex beam”在Photonics上发表(Photonics,2023,10,974)。林琪栋同学为2020级物理学(国际班)的学生,从大一开始进入我们课题组进行导师制培养和学习,获第18届江苏省高校大学生物理与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一等奖,并主持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项!欢迎更多优秀的本科生加入我们课题组! 07/2023祝贺!!!博士后卢兴园和博士生王卓异为共同一作的论文:基于非相干模式分解的四维部分相干统计光场测量“Four-dimensional experimental characterization of partially coherent light using incoherent modal decomposition”发表在Nanophotonics(Q1,IF:7.5):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515/nanoph-2023-0288 感谢上海理工大学詹其文教授合作和支持。该工作是一种Genuine四维信息测量、普适、完备的方法,所测得的随机模式可用于但不限于重建部分相干光场的平均强度、交叉光谱密度和用于正交分解。这种方法的多功能性和灵活性使它能够用于揭示光场的不变量,或在通过复杂介质传播之后重建隐藏的信息。这个工作是我们后续系列工作的起点,期待更多工作形成闭环。 07/2023祝贺!博士生赵雪纯为第一作者的论文“Ultrahigh presion angular measurement using frequencey shift of partially coherent beams ”发表在Laser & Photonics Reviews(Q1, IF:11)。 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lpor.202300318 感谢合作者上海理工大学的詹其文教授的交流和支持。我们基于周期性相干结构调控的部分相干光超高精度角速度测量,本工作充分展现了部分相干光的测量优势,也是我们在部分相干光应用领域的新拓展。 06/2023祝贺两位研究生顺利毕业,张浩博士入职河南科技大学,黄琦硕士入职昆山巴城高级中学,祝前程似锦! 05/2023祝贺!本科生(三年级)卢潇锬为第一作者的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