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情况】
李泳成,工学博士,苏州大学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院长助理,苏州大学优秀青年学者,苏州市高端光通信芯片及光模块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光通信与信息网络青年委员会委员。目前主要从事全光骨干网、数据中心光互联、卫星光网络和绿色全光网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作为负责人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子课题、重点专项项目子课题,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科学(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以及中天、亨通、永鼎、国网扬州供电公司企业合作项目等纵横向项目13项。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和重要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超70篇,第一作者(含通讯作者)被SCI/EI检索32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0项和美国发明专利5项。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华为光产品线优秀合作成果奖、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奖一等奖、江苏省数字经济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各类奖项9项。担任ICCT 2024光通信分会主席,ACP/OECC/CLEO-PR等会议技术委员会委员,基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基金项目通讯评议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研究生论文抽查评审专家,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项目验收专家。在ICTON,ACP,ICCT,OGC等国内外重要光通信国际会议做特邀报告10余次。
担任本科生国家级大创项目、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苏州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项目指导教师。指导本科生发表EI收录会议论文1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项和授权软件著作权2项。指导本科生获全国电子设计竞赛省二等奖2项,2021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奖1项(当年学院唯一),苏州大学第二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1项(当年学院唯一)。
【研究方向】
高谱效、高可靠全光骨干网
智算中心光互联
绿色全光网
面向卫星互联网的下一代卫星光网络
【招生信息】
本课题组每年有4个硕士名额,涵盖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通信工程)。目前课题组多项国家级项目在研,经费充足。课题组与多个985高校团队有深入合作与交流,与华为,亨通等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为学生搭建了具有竞争力的科研平台。
整个课题组围绕科研工作开展相关活动,以追求高质量的科研和有温度的团队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欢迎热爱研究工作的学生报考。
联系邮箱:ycli@suda.edu.cn
研三:崔晨伟,翟德伟
研二:周鹏,张建业,张城,徐慧超
研一:刘广发,邹星龙,翁铭宇,李晨嘉
【研究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子课题,2023YFB2905505,100万,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2271338,54万,主持。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子课题,2022YFB2903700,69万,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1801320,20万,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8GZKF03009,5万,主持。
北京邮电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IPOC2018B006,8万,主持。
江苏省教育厅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22KJB510041,3万,主持。
江苏省教育厅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18KJB510041,3万,主持。
苏州鼎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项目,10万,主持。
亨通光电有限公司,合作项目,15万,主持。
苏州鼎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项目,10万,主持。
中天科技光纤有限公司,合作项目,5万,主持。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扬州供电分公司,合作项目,5万,主持。
【学术任职】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光通信与信息网络青年委员会委员
苏州市高端光通信芯片及光模块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江苏省新型光纤技术与通信网络工程研究中心秘书
ICCT 2024光通信专题主席
第五届光信息与光网络大会(GONIC 2022)光交换与光网络专题共主席
第二届光学工程前沿交叉科学大会专题的程序委员会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基金项目、面上项目通讯评议专家
教育部学位中心研究生论文抽查通讯评议专家
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项目验收评审专家
ACP 2024/2022、OECC 2023、IEEE OGC 2024/2023、CLEO-PR 2024等多个会议技术委员会委员
超过6份国际著名期刊(IEEE/OSA JLT、IEEE/OSA JOCN、IEEE TNSM)和领域内国际顶级会议(OECC、ACP、IEEE OGC)审稿专家
【学术荣誉】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华为光产品线优秀合作成果奖
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科研攻关先锋岗”
吴江区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光通信研究》优秀论文奖
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三等奖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苏州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ACP2013“最优学生论文”
【代表性论文】
Y. Li, K. Ouyang, N. Guo, V. Curri and G. Shen, “Ultra-low loss fiber deployment in elastic optical networks with fixed and variable topologies,” IEEE/OSA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 Early access, Feb. 2024. (SCI二区)
Y. Li, J. Lin, L. Zong, S. K. Bose, B. Mukherjee and G. Shen, “Colorless, partially directionless, and contentionless architecture for high-degree ROADMs,”IEEE/OSA Journal of Optical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vol. 14, no. 6, pp. 481-492, June. 2022. (SCI二区)
Y. Li, W. Chen, S. K. Bose, and G. Shen, “Efficient multi-stage deployment of ultra-low loss fibers in elastic optical networks,” IEEE/OSA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 vol. 38, no. 14, pp. 3542-3552, Jul. 2020. (SCI二区)
Y. Li, Y. Yan, W. Chen, S. K. Bose, and G. Shen, “Strategies and benefits of deploying ultralow-loss fiber links in an elastic optical network,” IEEE/OSA Journal of Optical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vol. 11, no. 5, pp. 238-249, May 2019. (SCI二区)
Y. Li, L. Zhu, S. K. Bose, and G. Shen*, “Energy-saving in IP over WDM networks by putting protection router cards to sleep,” IEEE/OSA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 vol. 36, no. 14, pp. 3003-3017. Jul. 2018.
符小东,李泳成*,沈纲祥.面向弹性光网络的新型光节点升级策略研究[J].通信学报,2018,39(09):76-83.
Y. Li, L. Gao, S. Bose, W. Shao, X. Wang, and G. Shen*, “Lightpath blocking analysis for optical networks with ROADM intra-node add-drop contention,” 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 vol. 59, pp. 102305:1-102305:17, Oct. 2016.
Y. Li, H. Dai, G. Shen*, and S. K. Bose, “Adaptive FEC-based lightpath routing and wavelength assignment in WDM optical networks,” Optical Switching and Networking, vol. 14, no. 3, pp. 241-249, Aug. 2014.
Y. Li, L. Peng, and G. Shen*, “Load-balanced fixed routing for wavelength routed optical networks,” IEEE Communication Letter, vol. 17, no. 6, pp. 1256-1259, Jun. 2013.
Y. Li, L. Gao, G. Shen*, and L. Peng, “Impact of ROADM colorless, directionless, and contentionless (CDC) features on optical network performance (Invited),” IEEE/OSA Journal of Optical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vol. 4, no. 11, pp. B58-B67, Nov. 2012.
【代表性专利】
李泳成,孟二帅,沈纲祥,全光数据中心网络的业务部署方法、系统及光通道,2023.7.11,中国发明专利,ZL2022111102164。
李泳成,廖晶晶,沈纲祥,面向基于Spanke 架构全光交换数据中心的Ring业务部署方法,2022.10.11,中国发明专利,ZL202210761889X。
李泳成,周佳琪,沈纲祥,基于IP over Quasi-CWDM网络的负载均衡流量疏导方法及系统,2022.07.12,中国发明专利,ZL202111216113.1。
李泳成,胡竞翔,刘宇航,赵昱,汪佳桐,沈纲祥,一种超低损耗光纤升级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2022.11.01,中国发明专利,ZL2022108207207。
李泳成,王达,沈纲祥,一种基于车辆地理位置感知的LCD任务分发方法及系统,2022.11.01,中国发明专利,ZL202210841217X。
李泳成,柏晶晶,沈纲祥,基于超低损耗光纤的多周期升级调度方法,2021.10.22,中国发明专利,ZL202110786537.5。
李泳成,宗红梅,沈纲祥,林玠珉,面向移动边缘计算的分布式专用保护业务调度方法,2022.02.11,中国发明专利,ZL202110656893.5。
李泳成,沈纲祥,郭宁宁,一种光纤升级后弹性光网络的光放大器重排列方法,2022.04.15,中国发明专利,ZL201811426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