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向
2025年可以招收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4名(学硕、专硕均可)
1.智能交通科学与技术(学术型博士研究生)
2.载运工具与运用工程(学硕)
3.车辆工程
4.交通运输(专业型硕士,轨道交通-交通信息与控制和载运工具与运用工程两个方向均可)
在读指导学生情况
宋秋昱(22级博士,发表SCI一区论文5篇、二区论文3篇,发表EI论文4篇,在投SCI论文2篇,授权发明专利4件)
赵如意(23级,在读,发表EI论文1篇)
吴康(23级,在读)
孟涛(23级,在读,发表SCI一区论文1篇、二区论文1篇)
姚清波(24级,在读)
都宇恒(24级,在读)
陈锐(24级,在读)
历届指导学生情况
程旭(2019年毕业,发表SCI二区论文1篇,招行上海分行)
郭文军(2020年毕业,发表SCI二区论文2篇,中航609所航空发动机PHM)
汪海恩(2021年毕业,发表SCI一区论文和二区论文各1篇,公务员)
黄强(2022年毕业,发表SCI一、二区论文各1篇,EI论文1篇,授权发明专利1件,无锡蜂巢能源)
李学岗(2023年毕业,发表SCI一区论文2篇,授权发明专利1件,重庆大学读博)
彭德民(2023年毕业,发表SCI一、三区论文各1篇,发表EI论文2篇,授权发明专利1件,中航609所航空发动机PHM)
王鑫(2024年毕业,发表二区论文2篇、发表三区论文1篇、EI期刊论文1篇,中航609所航空发动机PHM)
杨立冬(2024年毕业,发表SCI二区论文2篇,比亚迪)
邢黄坤(2024年毕业,发表SCI一区论文1篇,在投SCI论文1篇,比亚迪)
钱新霞(2024年毕业,在投SCI论文2篇,苏州专利审查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