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姓名:华鉴瑜

学位:博士

直属机构: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子邮箱:jyhua@suda.edu.cn

办公地址:天赐庄校区致远楼410-1

联系电话:

1407 访问

个人资料

  • 直属机构: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 联系电话:
  • 性别:
  • 电子邮箱:jyhua@suda.edu.cn
  • 专业技术职务:
  • 办公地址:天赐庄校区致远楼410-1
  • 毕业院校:苏州大学
  • 通讯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十梓街1号
  • 学位:博士
  • 邮编:215006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传真:

教育经历

教育经历:
  • 博士,2019-2022,光学工程,苏州大学,2019,光学工程,苏州大学
  • 硕士,2017-2019,光学工程,苏州大学,2019,光学工程,苏州大学

工作经历

工作经历:
  • 2022.07-2025.08,苏州大学,师资博士后/讲师,硕士生导师
  • 2025.09-至今,苏州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华鉴瑜,苏州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江苏省卓越博士后项目。主要从事微纳光学及新型显示研究,包括复杂3D光场调控、裸眼3D显示、虚实融合3D显示等。

华鉴瑜已在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NanophotonicsACS Photonics等期刊发表论文18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江苏省前沿基础重大项目课题、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项目,作为团队核心成员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以主要完成人的身份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优胜奖、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第八届微纳光学技术与应用交流会光学超构材料优秀成果等奖励



社会职务

社会职务: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光显示专业委员会委员(2023-2028

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三维成像与显示专业委员会委员(2023-

中国光学学会全息与光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委员(2024-2029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

研究背景

  信息时代对人类与信息的交互方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显示技术作为人机交互的核心界面,正经历从“平面可视”到“空间融合”的深刻变革。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裸眼3D显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渴望将数字世界无缝融入物理现实,这对显示器件提出了轻薄、大视场角、高逼真度的终极挑战。

  微纳光学的兴起,为解决这一瓶颈提供了全新的物理维度和技术路径。其核心科学内涵在于:当光学结构的特征尺寸进入光波长甚至亚波长尺度时,将涌现出诸如异常衍射、相位突变、电磁谐振等新颖物理效应。通过在三维尺度上精确设计微纳结构的形状、尺寸和排列,我们能够在三维空间中实现对光场的振幅、相位、偏振等多维度的自由裁剪与精准调控。

  本研究方向聚焦于这一前沿交叉领域,致力于探索微纳尺度下的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新机理,并以此为基础,研制面向下一代显示与成像的革命性器件。我们重点研究纳米光栅、超表面、平面透镜等核心器件,特别是在面向光场3D显示、3D成像、透明显示领域形成了特色优势。旨在解决AR/VR、裸眼3D显示等领域中存在的视场角、体积与图像质量之间的不可能三角,为实现轻薄化、高性能、大规模生产的未来显示系统提供从基础理论到应用技术的全链条创新支撑。

创新贡献

1、基于像素化微纳结构的信息密度渐变3D显示

  受到平板显示器分辨率的制约,裸眼3D显示存在视场角、空间分辨率和角度分辨率之间的矛盾问题。古人云:“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是选择牺牲分辨率,实现大视场角?还是牺牲观察角度,追求高分辨率?在追求极致视觉体验的今天,任一选择都不能满足人们的立体视觉需求。

  针对该问题,本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二维超构光栅阵列,通过调制入射光场的相位,形成点、线、面不同形状的混合视角。根据人眼视网膜上视锥细胞分布特征,创新地提出了信息密度渐变3D显示(如图1所示)。结合LCD显示平板,获得了超宽视角、彩色、无暗区的动态3D显示效果。该系统结构紧凑轻薄,在移动电子显示终端具有应用前景。

  以此技术为基础开发了全球首款向量光场全息3D显示器,并在TCL全球伙伴大会上参展。基于二维超构光栅的信息密度渐变3D显示可显著提升立体显示体验,在消费电子领域具有应用潜力,期待消费电子领域迎来“3D模式盛宴”。




2、基于像素化微纳结构的按需分配光场3D显示


  课题组进一步提出了分辨率渐变调制方法,实现信息能量按需分配的光场3D显示,采用像素化超构光栅阵列,精确调控视角光场分布和像素的投射,根据观看习惯分配显示器的信息量。实验演示了一种按需分配的动态彩色光场3D显示,有效提升了高需求视角的空间分辨率和角分辨率,水平视场角可达140°,同时保留了轻薄简单的系统结构,有望推动光场3D显示技术在移动电子设备中的发展和应用。

  构建的按需分配动态彩色光场3D显示的实验效果如图4所示。在显示器总信息量为2,560×1,600的情况下,将中间区域高需求视角的空间分辨率提升为119.6 ppi(pixel per inch),角分辨率提升为0.25 vpd(views per degree)。此外,水平视场角达到140°。





开授课程

开授课程:
  • 1、物理光学,本科生,2023.02-,55,72
  • 2、新型显示技术与应用,江苏省集萃行本班,2025.9-,17,10
课程教学:

科研项目

科研项目:
  • 1、面向增强现实裸眼3D显示的按需视场调制及像素化体光栅设计研究,2024–01-2026–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在研
  • 2、面向高分辨率虚实融合3D显示的像素化可重构相位调控研究,-2026–08,2023–09,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主持,在研
  • 3、沉浸式多维光场显示与视觉感知研究,-2026–11,2023–12,江苏省前沿引领基础研究重大项目计划课题,主持,在研
  • 4、多场景多形态的超薄虚实融合显示技术研发,-2027–08,2024–09,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主持,在研
  • 5、大面积微纳结构的光场调控技术与器件,-2025–11,2021–1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参与,在研
  • 6、虚拟融合真3D显示机理与关键材料研究,-2025–10,2022–1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项目骨干,在研

论文

论文:
  • 1、论文参见https://web.suda.edu.cn/hjy_en/

科技成果

软件著作 软件著作: 专利 专利:

荣誉及奖励

荣誉及奖励:
  • 1、2022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8)
  • 2、2024年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光学超构材料优秀成果(1/2)
  • 3、2025年度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优胜奖(3/5)
  • 4、中国激光杂志社2023中国光学十大进展高峰论坛暨颁奖典礼“优秀快闪口头报告”(1/1)
  • 5、2022年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获奖论文二等奖(1/4)

招生信息

招生信息:

苏州大学微纳光子与新型显示课题组

  研究介绍

课题组立足微纳光学,具有产学研用一体化科研平台。课题组所在重点实验室是苏州大学现代光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是教育部和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课题组所属实验平台拥有仪器设备价值6500余万元,平台性实验室5000平米。实验平台拥有体系化微纳制造技术,实验仪器包括:卷对卷纳米压印设备、纳米级电铸制版设备、UV纳米压印设备、双面UV纳米压印、激光刻蚀与精密模具制造设备、灰度光刻设备、柔性材料纳米涂布设备,以及各种纳米检测仪器(台阶仪、3D形貌扫描仪、影像测试仪,BK-7A检测仪),配套大型光刻胶涂布设备、真空蒸镀设备、涂层转移设备、紫外曝光设备等。

课题组探索以下几个研究内容:1)基于微纳结构的新型显示技术,包括裸眼3D显示、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等;2)基于微纳结构的光调控新型元器件;3)面向新型显示的光场成像算法

欢迎具有物理、光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背景,及对裸眼3D显示、增强现实显示等方向研究感兴趣的同学报考本人的研究生。同时欢迎对本人研究方向感兴趣的本科生,以本科生导师制等方式参与本人相关课题的研究与学习。

本人每年拟招收1~2名硕士研究生。


招生信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