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独立作者、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要代表性论文如下:
(1)《综合档案馆文化功能提升的路径依赖与制度创新》,《档案学通讯》,2023年第5期;
(2)《基于场域理论的档案馆文化生态位重构》,《档案学研究》,2023年第2期;
(3)《档案数据共享的公众逻辑——基于场景建构、知识服务、全媒传播的框架》,《档案学通讯》2022年第5期(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档案学》2023年第1期,第41-46页,全文转载);
(4)《平衡理论视域下数字记录的信任危机与信任重建》,《档案学研究》,2021年第4期;
(5)《云环境下数字档案资源利用的伦理审视》,《档案学通讯》,2021年第6期(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档案学》2022年第2期,第22-30页,全文转载);
(6)《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建设:问题与措施》,《档案与建设》,2021年第1期(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档案学》2021年第4期,第32-37页,全文转载);
(7)《数字人文视域下档案学专业学生数据素养培育探析》,《档案学通讯》,2020年第3期;
(8)《数字记忆建构视域下档案文化创意服务模式探析》,《档案学通讯》,2020第5期;
(9)《数字赋能视域下非遗档案资源的整合及保存:现状分析与策略探讨》,《档案学通讯》,2019年第6期(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档案学》2020年第2期,第64-71页,全文转载);
(10)《数字档案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的现实困境与解决思路》,《档案学研究》,2019年第1期(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档案学》2019年第3期,第54-58页,全文转载);
(11)《基于区块链的可信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策略探析》,《山西档案》,2019年第4期(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档案学》2019年第6期,第15-20页,全文转载);
(12)《全媒体多维语境下档案信息传播策略研究》,《档案学通讯》,2018年第4期;
(13)《数字保存中档案馆作为可信第三方的社会担当》,《档案学研究》,2017年第5期(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档案学》2018年第1期,第29-35页,全文转载);
(14)《联盟与合作: 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最佳路径》,《中国档案》,2017 年第5期(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档案学》2017年第4期,第32-35页全文转载);
(15)《信息生态视域下数字档案用户信息安全保障系统构建研究》,《档案学研究》,2017年第1期;
(16)《数字档案资源生态安全的演进路线探析》,《档案学研究》,2016年第2期;
(17)《基于生态位的社区档案资源生态格局构建模式探析》,《档案学通讯》,2016年第4期;
(18)《我国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瓶颈与归因》,《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6年第3期;
(19)《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动力与前景——从英美国家档案馆战略重点说起》,《档案与建设》,2015年第7期(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档案学》2015年第6期,第11-17页,全文转载);
(20)《面向社会的我国档案学本科教学创新研究》,《档案学通讯》,2015年第4期;
(21)《私有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管理主体及其责权》,《图书馆建设》,2014年第12期;
(22)《中美档案馆建筑文化比较研究——兼读<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10>》,《档案学研究》,2014年第5期;
(23)《信息剩余与信息短缺:政府信息公开中的悖论解析》,《情报科学》,2014年第1期;
(24)《基于内容管理的档案信息服务》,《档案管理》2012年第6期(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档案学》2013年第2期全文转载,2014年9月26日被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
(25)《信息时代档案人才培养与档案学专业发展展望》,《档案学研究》,2013年第1期;
(26)《数字遗产长期保存中档案部门边缘化研究》,《档案学通讯》,2013年第2期;
(27)《数字遗产保护研究的现状与瓶颈分析》,《档案学研究》,2012年第6期;
(28)《论档案信息服务均等化》,《档案学通讯》,2011年第1期;
(29)《我国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路径探析》,《档案学研究》,2011年第4期;
(30)《基于公共档案馆视角的档案信息服务均等化探析》,《档案学研究》,2011年第1期;
(31)《档案馆7-S模型简论》,《档案学通讯》,2010年第5期;
(32)《全球化过程中档案意识的认同与重构》,《档案学通讯》,2008年第4期;
(33)《信息公开环境中档案信息服务之对策思考》,《档案学通讯》,2007年第6期;
(34)《略论现代纸质档案去酸技术》,《档案学研究》,2007年第5期(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档案学》2008年第2期全文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