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慧敏
发布时间:2025-06-19浏览次数:158
-
1、"Survival" and "death"in Céline’s novels,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2024.06,volume10 issue2 pages155-166
-
2、“弗朗索瓦兹·萨冈《你好,忧伤》中的空间表征与自由意识”,《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第20-24页
-
3、“论薛涛《猫冬记》中的空间观、伦理观与生死观”,《当代作家评论》,CSSCI来源期刊,2023年第3期,第175-180页
-
4、“Mundane Stories: Daily Routine and Life Buried in History”,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A&HCI,2022.10,卷:55期:4页:319-320 DOI:10.1080/00094633.2022.2135329
-
5、“塞利纳:世界上最孤独的作家”,《文艺报》,2022年4月6日,“外国文艺”版
-
6、“塞利纳小说中的‘时间’与‘空间’”,《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第67-73页
-
7、“《茫茫黑夜漫游》在文学领域与非文学领域的文本互动与互文衍生”,《人文新视野(第18辑)》,CSSCI来源集刊,2021年6月出版,第177-191页
-
8、“中国记忆与美国神话——从互文性角度关注‘赵汤之争’的几个问题”,《知识分子论丛》,CSSCI来源集刊,第16辑,2021年,第515-526页
-
9、“‘反游记传统’叙事——塞利纳小说中的流浪、幻游与追寻”,《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第82-89页
-
10、“写实手法的传承——《茫茫黑夜漫游》与《萌芽》之间的互文关系”,《语言与符号》,2020年第6期,第42-49页
-
11、“战争视角下塞利纳小说主人公形象的构建”,《法国研究》,2020年第3期,第72-81页
-
12、“关于法国符号学理论的基本定义问题”,《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9年第4期,第80-87页
-
13、“La réception des oeuvres et du « phénomène » Sagan en Chine”, Nouvelles Humanités, Chine et Occident,2019, n°1, pp.197-203
-
14、“从萨冈到诺冬:战后法国女性通俗小说的转变与发展”,《中华读书报》,“书评·文学”版
-
15、“试论外语教学中有效交际能力的培养——以法语应用文写作翻转课堂教改为例”,《学园》,2018年第33期,第108-109页
-
16、“大江健三郎《静静的生活》与塞利纳《轻快舞》之间的互文关系”,《法国研究》,2017年第4期,第61-70页
-
17、“塞利纳作品《丑帮》中“自我复写”的建构及意义”,《人文新视野(第11辑)》,CSSCI来源集刊
-
18、“阿梅丽·诺冬《幸福的怀念》中的‘身份意识’及其翻译策略”,《东吴外语论丛》,2015年第1期,第48-54页
-
19、“《茫茫黑夜漫游》中复调效果的多维体现”,《法国研究》,2015年第2期,第66-73页
-
20、“‘中国人’索莱尔斯——索莱尔斯两部著作的翻译过程与思考”,《东方翻译》,2014年第4期,第62-64页
-
21、“卢梭的自然观在萨冈作品《无心应战》中的体现”,《东吴外语论丛》,2014年第1期,第14-20页
-
22、“法语文体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
23、“《茫茫黑夜漫游》与《追忆似水年华》之间的互文关系——兼论塞利纳小说的‘颠覆性’”,《苏州大学报》,2014年第1期,第157-162页
-
24、“《茫茫黑夜漫游》中‘非洲风情’的互文体现”,《法国研究》,2013年第3期,第21-27页
-
25、“弗朗索瓦兹·萨冈在中国的译介与‘萨冈现象’的中国化”,《东方翻译》,2013年第4期,第61-65页
-
26、“论《黑暗的心脏》与《茫茫黑夜漫游》之间的互文关系”,《东吴外语论丛》,2013年第1期,第55-62页
-
27、“论《茫茫黑夜漫游》中人物形象的狂欢性”,《外国语文研究》,2012年第一辑(2012年7月出版)
-
28、“论塞利纳《茫茫黑夜漫游》中主人公的文化身份”,《译林》,2012年第4期
-
29、“塞利纳作品《茫茫黑夜漫游》中的狂欢思维与狂欢视角”,《法国研究》,2012年第1期
-
30、“《流年的飞沫》的童话性特征”,《法国研究》,2011年第4期
-
31、“萨冈:芳香冷凝的生命之轻”,《世界文学》,2010年第4期
-
32、“文学文本在基础法语教学中的应用”,《苏州大学学报》,2010年教学专辑
-
33、“作为创作技法和阅读手法的互文性”,《国外理论动态》,CSSCI,2010年第3期
-
34、“《茫茫黑夜游》的音乐特征”,《学海》,CSSCI,2010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第12期全文转载
-
35、“《白虎山峰》的互文性解析”,《西北师范大学报》,2008年10月专辑
-
36、“萨冈:一场流动的人生盛宴”,《译林》,2007年第2期
-
37、符号学视域下塞利纳小说女性人物形象的构建,《人文新视野(第22辑)》,202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