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安妮•埃尔诺自传《悠悠岁月》的集体性维度”,《外国文学》(CSSCI,独作),2015年9月第5期,第74-81页。
2.“文学的摄影想象——以法国文学为例”,《当代外国文学》(CSSCI,独作)“理论与争鸣”专题,2016年1月第1期,第151-158页,外国文学研究(人大复印)2016年第6期全文转载,第85-91页。2017年6月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杨金才、张琦主编的《21世纪外国文学研究新视野》全文转载,第180-191页。中国社会科学网东南欧拉美文学专栏全文转载。
3.“文本的镜头——摄影在巴特自我书写中的介入”,《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年11月第6期。
4.“法国当代文学与批评现状:写在巴特去世之后”,《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年5月第3期。
5. “死亡的影像修辞: 罗登巴赫《死寂之城布鲁日》的摄影图像研究”,《外国文学评论》(CSSCI,独作),2019年11月第4期,第200-214页。
6. “艾滋病的跨界书写——以吉贝尔的作品为例”,《外国文学》(CSSCI,独作),2021年第4期,第47-57页。
7. “当代法国摄影观念研究的三大范式”,《文艺理论研究》(CSSCI,独作),2021年第4期,第188-196页。
8. “疫情下“教学连续性”的神话——法国当下对线上教学的反思”,《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年第21期,第6-9页。
9. “安妮•埃尔诺:书写如刀”,《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1月10日,国际月刊版。
10. “重塑“被体验的历史”——《悠悠岁月》中的文化记忆”,《外国文艺》,2023年第1期,第89-98页。
11. “冲破“具象”的桎梏——巴尔扎克《玄妙的杰作》中对绘画艺术的反思”,《国外文学》(CSSCI,独作),2023年第1期,第80-89页;外国文学研究(人大复印)2023年第9期全文转载,第63-71页。
12. “攫住快感与痛苦的印迹——埃尔诺《相片之用》中爱欲与死亡的影像化书写”,《外国文学》(CSSCI,独作),2023年第5期,第27-37页。
13.“杜拉斯镜头下的巴黎:想象的地标”,《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9月2日。
14.“论杜拉斯文学银幕的超视觉空间”,《外国文学研究》(CSSCI,独作),2025年第3期,第123-133页。
15..“观视”即虚构———精神分析视域下《劳儿之劫》中观视行为的镜渊结构”,《国外文学》(CSSCI,独作),2025年第2期,第111-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