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震宇

发布时间:2025-04-24浏览次数:1042

  • 教育及工作经历:

    徐震宇,苏州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教授(2020.7月至今)。20066月本科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116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硕博连读,获理学博士学位。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麻省州立大学波士顿分校(UMass Boston), 物理系,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方向)及学术贡献:

长期从事量子、统计物理与量子信息理论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

随机矩阵与量子混沌

随机矩阵理论Random Matrix Theory)起源于1928年,并在上世纪50年代由Eugene Wigner首次应用于物理系统中,用以模拟重原子核的哈密顿量。由该理论得到的多个猜想,如Wigner猜想、Wigner半圆定理等,随后都在实验上得到了检验。在之后的发展历程中,随机矩阵理论与数学及物理学的诸多研究领域有联系,比如量子混沌。量子混沌是目前量子信息、量子多体理论和高能理论物理共同关注的研究对象。随机矩阵作为研究量子混沌系统能谱统计的主要工具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主要从量子信息的角度出发,专注探讨耗散性量子混沌的界定及其诊断方法。近年来,我们的主要工作包括:

*极端退相干--PRL 122, 014103 (2019)&PRR 6, 023229 (2024)

*量子退相干与量子混沌的制约机制--PRB 103, 064309 (2021)&PRL 128, 190402 (2022)


量子速度极限

量子速度极限Quantum Speed Limit,简称QSL)通常指量子系统演化过程中的速度上限。相应的QSL时间则代表量子系统从初态演化到目标状态所用的最短时间。在量子计算领域,QSL时间决定了一台量子计算机进行逻辑运算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例如,在两个相互正交的量子态|0>|1>上进行非门操作,其最快速度直接受限于QSL时间。除此之外,基于QSL和QSL时间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能量-时间的不确定性关系、量子-经典跃迁等量子物理的基本问题也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在量子热力学等理论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我们在量子速度极限方面的主要工作包括:

*引入s相空间方法获得最优QSL上界--PRA 107, 022212 (2023)

*QSL上界紧性严格证明并应用于量子绝热捷径->离子阱实验验证--PRL 132, 213602 (2024)


其余部分研究工作详见:arX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