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2011年7月本科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系,2017年3月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博士期间(2015.9-2016.9)访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2017年3月-2023年1月期间,先后在加拿大萨斯克切温大学和德国波鸿鲁尔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3年1月加盟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主要从事低温等离子体物理研究,重点关注等离子体非线性过程、气体放电机理以及粒子的输运和调控,应用前景包括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先进材料处理离子源和深空探测电推进等。
研究领域为低温等离子体物理和应用,研究方向集中于:
1)低温磁化等离子体:等离子体不稳定性、非线性过程和相干结构等,以及它们对电子和离子输运性质的影响。
2)气体放电机理:气体击穿,电弧放电和鞘层模型。
3)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大规模并行粒子模拟、流体模拟、动理学模型和整体模型等。
拟每年招收研究生1-2人。欢迎对低温等离子体先进技术有兴趣,有志于探索这些先进技术背后的基础和物理的同学加盟。
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2011年7月本科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系,2017年3月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博士期间(2015.9-2016.9)访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2017年3月-2023年1月期间,先后在加拿大萨斯克切温大学和德国波鸿鲁尔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3年1月加盟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主要从事低温等离子体物理研究,重点关注等离子体非线性过程、气体放电机理以及粒子的输运和调控,应用前景包括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先进材料处理离子源和深空探测电推进等。
研究领域为低温等离子体物理和应用,研究方向集中于:
1)低温磁化等离子体:等离子体不稳定性、非线性过程和相干结构等,以及它们对电子和离子输运性质的影响。
2)气体放电机理:气体击穿,电弧放电和鞘层模型。
3)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大规模并行粒子模拟、流体模拟、动理学模型和整体模型等。
拟每年招收研究生1-2人。欢迎对低温等离子体先进技术有兴趣,有志于探索这些先进技术背后的基础和物理的同学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