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博士,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医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蚊媒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机制,蚊媒传染病的生物防制研究,重点聚焦细胞自噬调控蚊媒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以及内共生菌wolbachia抗病原体感染的作用机制,探索开发新型的蚊媒传染病生物防制策略。作为负责人和主要成员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已经在PNAs, Cell reports,Plos NTD等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参编《医学寄生虫学》(高教社)和《Medical Parasitology》(人卫社)等教材。
登革热等蚊媒病毒性传染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尚缺乏有效的疫苗和药物来防治。化学灭蚊作为目前广泛使用的蚊媒病防控手段,近年来也面临诱导蚊虫耐药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绿色、环保且高效的蚊媒病防控策略。
近年来,我们课题组以登革热传播的主要媒介伊蚊为研究对象,从登革病毒感染伊蚊中肠这一关键靶点入手,解析影响蚊虫传播病毒效率的分子机制,探寻可用于登革热防控的新靶点和新策略。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①细胞自噬调控蚊虫发育以及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
②凝集素和抗微生物肽等在病毒感染蚊体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③伊蚊体内的Wolbachia 共生菌抗病毒的作用机制。
本课题组招收博士后1名,同时欢迎对病原生物学感兴趣的同学报考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联系方式:wqliu@suda.edu.cn。
理学博士,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医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蚊媒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机制,蚊媒传染病的生物防制研究,重点聚焦细胞自噬调控蚊媒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以及内共生菌wolbachia抗病原体感染的作用机制,探索开发新型的蚊媒传染病生物防制策略。作为负责人和主要成员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已经在PNAs, Cell reports,Plos NTD等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参编《医学寄生虫学》(高教社)和《Medical Parasitology》(人卫社)等教材。
登革热等蚊媒病毒性传染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尚缺乏有效的疫苗和药物来防治。化学灭蚊作为目前广泛使用的蚊媒病防控手段,近年来也面临诱导蚊虫耐药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绿色、环保且高效的蚊媒病防控策略。
近年来,我们课题组以登革热传播的主要媒介伊蚊为研究对象,从登革病毒感染伊蚊中肠这一关键靶点入手,解析影响蚊虫传播病毒效率的分子机制,探寻可用于登革热防控的新靶点和新策略。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①细胞自噬调控蚊虫发育以及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
②凝集素和抗微生物肽等在病毒感染蚊体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③伊蚊体内的Wolbachia 共生菌抗病毒的作用机制。
本课题组招收博士后1名,同时欢迎对病原生物学感兴趣的同学报考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联系方式:wqliu@suda.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