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春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第七批六大人才高峰人层次人才,就职于苏州大学。工作30多年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服务于产业发展,在淡水池塘养殖管理、非生物性病害防控、生态低碳养殖、水产动物营养生理、饲料蛋白源利用、水产养殖污染控制、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等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研究成果在指导水产养殖实践和水域污染治理中取得了良好效果。(1)在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中,率先发现了饲料中SF对鱼类脂肪肝、绿肝、肠炎、肝胆综合症、出血病等疾病的诱导作用,揭示了诱导特征和机制,建立了鱼类脂肪肝、绿肝、肠炎、肝胆综合症、出血病的防控技术。(2)在鱼类糖脂代谢研究中,率先发现了高糖负荷导致肝糖元减少;证明了淡水水产动物对高脂饲料具有良好的利用性;排除了饲料脂肪水平与水产动物脂肪肝间的必然联系;阐明了磷脂、牛磺酸等物质改善水产动物生长与抗病力的效果和机制。(3)在水产动物饲料配方技术方面,率先研究指出高剂量时棉粕对水产动物生长的影响与豆粕相媲美;证明了棉酚对鱼类的抗营养作用不明显;揭示了豆粕中不同性质糖类对水产动物生理与健康的不良影响。(4)在池塘养殖技术方面,评估了池塘养殖中增氧的生态绩效,为养殖污染减排提供了可行且高效的途径;明确了水草光合作用引起的高pH胁迫是制约池塘河蟹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原因;研究指出虾青素是虾蟹的半必需营养素;率先研究发现农药残留是河蟹“水瘪子”症的重要诱因,除草剂污染是养殖池塘水草衰败、倒藻、亚硝酸盐持续升高的重要原因,创建了虾蟹池塘水草管护技术。(5)在养殖污染评估与减排技术研究方面,揭示了不同品种养殖池塘氮、磷收支概况,评估了不同水草的净化强度及不同尾水处理工艺对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为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的实施与完善提供了有效借鉴;跟踪监测并掌握了不同涉渔水体水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重点解析了阳澄西湖鲢鳙控藻效应,研究成果为有关部门管理决策提供了依据。迄今为止,共发表论文200多篇,参与出版专著4部,获授权专利20多件,获省部级奖励4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