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0年6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15年6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包括:电力电子变压器及能源互联网,人工智能在电力电子中的应用,高压高频等离子体电源等。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科技项目1项,企业横向课题3项。参与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若干。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3),中国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成果奖(排名6).
在电气与电子工程领域发表SCI/EI论文30余篇,1篇入选“高被引论文”。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担任ECCE2022分会场主席(线上),CIEEC2021分会场主席;获“Best Oral Presentation of the Session”2次,“best paper award”1次。担任IEEE会员、中国电源学会女科学奖工作委员会委员,在多个SCI学术期刊、国际学术会议担任审稿人。目前为“先进能源与电气化交通(AEET)”团队骨干成员,担任“苏州大学-迈得诺医疗集团”智能电气控制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主任。
电力电子变压器及能源互联网,人工智能在电力电子中的应用,高压高频等离子体电源
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包括: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交通运输(专业学位)
主持的科研项目
1. 基于有源功率解耦的三相AC/DC型电力电子变压器研究,2018.1-2020.12,25万;
2.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科技项目,磁阀式可控电抗器MCR电-磁-热多物理场统一模型仿真技术研究,2018-2020,51.8万
3. 企业合作课题,血管内冲击波球囊、冲击波发生器以及配套的可充电电源系统开发,2021-2022,100万
4. 企业合作课题,心脏消融电源的开发,2023-2024,100万
苏州大学轨道交通学院先进能源与电气化交通研究中心:目前有6个校级科研平台,研究人员54名,其中博士12名,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8人,主持国家级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多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100余篇,其中中科院大类二区以上论文8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0余件,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0余件,获软件著作权8件。中心的研究面向电气化交通、先进能源与智能控制,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交流电机预测控制、多电平碳化硅逆变器、电力系统暂态信号分析、轨道交通供电安全分析、无线电能传输等。先进能源与电气化交通研究中心拥有电机推进系统实验平台、交流电机伺服控制平台、三相三电平实验平台、基于碳化硅器件的三相五电平实验平台、无线电能传输实验平台、磁阀式可控电抗器状态测控系统、电力电子变压器等一系列高端设备与测试平台。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0年6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15年6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包括:电力电子变压器及能源互联网,人工智能在电力电子中的应用,高压高频等离子体电源等。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科技项目1项,企业横向课题3项。参与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若干。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3),中国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成果奖(排名6).
在电气与电子工程领域发表SCI/EI论文30余篇,1篇入选“高被引论文”。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担任ECCE2022分会场主席(线上),CIEEC2021分会场主席;获“Best Oral Presentation of the Session”2次,“best paper award”1次。担任IEEE会员、中国电源学会女科学奖工作委员会委员,在多个SCI学术期刊、国际学术会议担任审稿人。目前为“先进能源与电气化交通(AEET)”团队骨干成员,担任“苏州大学-迈得诺医疗集团”智能电气控制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主任。
电力电子变压器及能源互联网,人工智能在电力电子中的应用,高压高频等离子体电源
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包括: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交通运输(专业学位)
主持的科研项目
1. 基于有源功率解耦的三相AC/DC型电力电子变压器研究,2018.1-2020.12,25万;
2.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科技项目,磁阀式可控电抗器MCR电-磁-热多物理场统一模型仿真技术研究,2018-2020,51.8万
3. 企业合作课题,血管内冲击波球囊、冲击波发生器以及配套的可充电电源系统开发,2021-2022,100万
4. 企业合作课题,心脏消融电源的开发,2023-2024,100万
苏州大学轨道交通学院先进能源与电气化交通研究中心:目前有6个校级科研平台,研究人员54名,其中博士12名,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8人,主持国家级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多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100余篇,其中中科院大类二区以上论文8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0余件,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0余件,获软件著作权8件。中心的研究面向电气化交通、先进能源与智能控制,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交流电机预测控制、多电平碳化硅逆变器、电力系统暂态信号分析、轨道交通供电安全分析、无线电能传输等。先进能源与电气化交通研究中心拥有电机推进系统实验平台、交流电机伺服控制平台、三相三电平实验平台、基于碳化硅器件的三相五电平实验平台、无线电能传输实验平台、磁阀式可控电抗器状态测控系统、电力电子变压器等一系列高端设备与测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