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杰青、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2010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2010年起参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香港城市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并与2015年获中国科大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与香港城市大学哲学博士学位;随后在香港城市大学机械与生物医学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16年被苏州大学聘为副教授,加入机器人与微系统中心进行研究教学工作。2017年被评为苏州大学首批“优秀青年学者”。
2021年当选苏州大学校团委兼职副书记。
2022年被聘为教授。
获得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江苏U35攀峰创新、江苏省“科技副总”等人才项目。先后获评2022年苏州“好青年”称号、2023年苏州市“青年五四奖章”提名等荣誉。
当选为江苏省青联委员、江苏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担任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微纳机器人分会理事、全国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江苏省合成生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等。
研究方向聚焦于微纳机器人、微纳操作、微流控、细胞操控与测量、生物医学工程等方向,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中科院二区及以上35篇;授权及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
积极推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第一指导教师获得一系列重要奖项:
→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全国特等奖
→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
→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全国一等奖
→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苏省特等奖
→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江苏省一等奖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全国一等奖
→中国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大赛国赛一等奖8项,二等奖8项
2. 江苏省青年联合会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
3. 江苏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
4. 中国电子学会机器人分会,委员
5. 苏州大学第二届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6. 苏州大学校团委副书记(兼职)
9. 江苏省合成生物标委会,委员
10. Cyborg and Bionic System,青年编委
11. Micromachines,客座编辑
微纳操作、微纳机器人
细胞多模态参数测量
功能性微流芯片
磁控微机器人
多机器人控制
发表SCI论文7篇;EI论文10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部分代表性论文如下:
[1] H. Yang, X. Li, Y. Wang, G. Feng, and D. Sun, “Control of Single-Cell Migration Using a Robot-Aided Stimulus-Induced Manipulation System.” 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 2016. (SCI二区Top, IF:4.36)
[2] H. Yang, X. Gou, Y. Wang, T. Fahmy, A. Leung, J. Lu, and D. Sun, “A Dynamic Model of Chemoattractant Induced Cell Migration.” Biophysical Journal, 2015. (SCI二区Top,IF:3.66)
[3] H. Yang, X. Gou, TM. Fahmy, Y. Wang, and D. Sun, “Direct Measurement of Cell Protrusion Force Utilizing a Robot-aided Cell Manipulation System with Optical Tweezers for Cell Migration Contro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Research, 2014. (SCI二区Top, 机器人领域顶级期刊,IF:5.30)
[4] H. Yang, X. Li, Y. Liu, and D. Sun, “Automated Transportation of Biological Cells for Multiple Processing Steps in Cell Surgery.”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vol.14, no. 4, pp. 1712-1721, 2017. (SCI二区,IF:3.50)
[5] K. Meng, H. Yang, Y. Wang and D. Sun, “Modeling and Control of Single-Cell Migration Induced by a Chemoattractant-Loaded Microbead.”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 issue 99, pp. 1-13, 2017. (SCI一区, IF:7.38)
[6] X. Li, H. Yang, H. Huang, and D. Sun, “A switching controller for high speed cell transportation by using a robot-aided optical tweezers system,”Automatica, vol. 89, pp. 308-315, 2018. (SCI二区TOP,自动控制领域顶级期刊,IF:5.45)
[7] X. Li, H. Yang, J. Wang, and D. Sun, “Design of a Robust Unified Controller for Cell Manipulation with a Robot-aided Optical Tweezers System.” Automatica, 2015. (SCI二区Top, 自动控制领域顶级期刊,IF:5.45)欢迎对微纳机器人研究有兴趣,数理功底较好,有志于进行创新性研究的学生联系我。
江苏省杰青、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2010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2010年起参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香港城市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并与2015年获中国科大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与香港城市大学哲学博士学位;随后在香港城市大学机械与生物医学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16年被苏州大学聘为副教授,加入机器人与微系统中心进行研究教学工作。2017年被评为苏州大学首批“优秀青年学者”。
2021年当选苏州大学校团委兼职副书记。
2022年被聘为教授。
获得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江苏U35攀峰创新、江苏省“科技副总”等人才项目。先后获评2022年苏州“好青年”称号、2023年苏州市“青年五四奖章”提名等荣誉。
当选为江苏省青联委员、江苏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担任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微纳机器人分会理事、全国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江苏省合成生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等。
研究方向聚焦于微纳机器人、微纳操作、微流控、细胞操控与测量、生物医学工程等方向,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中科院二区及以上35篇;授权及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
积极推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第一指导教师获得一系列重要奖项:
→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全国特等奖
→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
→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全国一等奖
→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苏省特等奖
→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江苏省一等奖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全国一等奖
→中国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大赛国赛一等奖8项,二等奖8项
2. 江苏省青年联合会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
3. 江苏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
4. 中国电子学会机器人分会,委员
5. 苏州大学第二届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6. 苏州大学校团委副书记(兼职)
9. 江苏省合成生物标委会,委员
10. Cyborg and Bionic System,青年编委
11. Micromachines,客座编辑
微纳操作、微纳机器人
细胞多模态参数测量
功能性微流芯片
磁控微机器人
多机器人控制
发表SCI论文7篇;EI论文10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部分代表性论文如下:
[1] H. Yang, X. Li, Y. Wang, G. Feng, and D. Sun, “Control of Single-Cell Migration Using a Robot-Aided Stimulus-Induced Manipulation System.” 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 2016. (SCI二区Top, IF:4.36)
[2] H. Yang, X. Gou, Y. Wang, T. Fahmy, A. Leung, J. Lu, and D. Sun, “A Dynamic Model of Chemoattractant Induced Cell Migration.” Biophysical Journal, 2015. (SCI二区Top,IF:3.66)
[3] H. Yang, X. Gou, TM. Fahmy, Y. Wang, and D. Sun, “Direct Measurement of Cell Protrusion Force Utilizing a Robot-aided Cell Manipulation System with Optical Tweezers for Cell Migration Contro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Research, 2014. (SCI二区Top, 机器人领域顶级期刊,IF:5.30)
[4] H. Yang, X. Li, Y. Liu, and D. Sun, “Automated Transportation of Biological Cells for Multiple Processing Steps in Cell Surgery.”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vol.14, no. 4, pp. 1712-1721, 2017. (SCI二区,IF:3.50)
[5] K. Meng, H. Yang, Y. Wang and D. Sun, “Modeling and Control of Single-Cell Migration Induced by a Chemoattractant-Loaded Microbead.”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 issue 99, pp. 1-13, 2017. (SCI一区, IF:7.38)
[6] X. Li, H. Yang, H. Huang, and D. Sun, “A switching controller for high speed cell transportation by using a robot-aided optical tweezers system,”Automatica, vol. 89, pp. 308-315, 2018. (SCI二区TOP,自动控制领域顶级期刊,IF:5.45)
[7] X. Li, H. Yang, J. Wang, and D. Sun, “Design of a Robust Unified Controller for Cell Manipulation with a Robot-aided Optical Tweezers System.” Automatica, 2015. (SCI二区Top, 自动控制领域顶级期刊,IF:5.45)欢迎对微纳机器人研究有兴趣,数理功底较好,有志于进行创新性研究的学生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