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历
1993.09-1997.07 安徽工程大学 发酵工程 本科
1997.09-2000.07 南京工业大学 生物化工 硕士
2000.09-2004.04 江南大学 发酵工程 博士
工作经历
2004.04-2006.06 苏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讲师
2006.07-2008.01 苏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副教授
2006.11-2008.01 韩国东亚大学资源与生命科学学院 博士后
2008.01-2013.06 苏州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 副教授
2013.07-2023.12 苏州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 教授
2024.01-至今 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教授
社会兼职
江苏省微生物学会理事(2014.09-)
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2016.10-)
苏州市生物学会监事长(2021.04-)
《生物加工过程》编委(2016.12-)
《Bioresources and Bioprocessing》编委(2020.1-)
1、工业微生物学
2、发酵过程优化
3、食品生物技术
4、合成生物学
研究内容
致力于微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以工业或医药用微生物为研究对象,以实现目的产物的“三高”(高产、高效、高得率)为目标,通过底盘细胞性能提升、发酵过程优化、多组学联合分析等技术手段,发展挖掘微生物生产潜力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分别从细胞和分子层面定量解析目标代谢产物高效合成的生理生化机制,在强化微生物生理功能的基础上实现有用化学品(含生化药物)的过量合成。
代表性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局性硫转录因子CysB调控SAM和GSH高效合成的作用机制(22378284),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糖转运蛋白在普鲁兰高效合成中的调控作用及生理机制(21776189),主持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能量代谢调控的SAM和GSH联合高产机制研究(21376155),主持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谷胱甘肽在假丝酵母抵抗酸胁迫中的作用机制(20906065),主持
学术思想

团队成员
王大慧 博士 教授,硕导 研究方向:食品微生物与生物技术
王崇龙 博士 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合成生物学、代谢工程
张高川 博士 副教授 研究方向:生物信息学
在读研究生
2025级生物学硕士生 杨子、权梦然
2024级生物学硕士生 王佳婧、牟豪悦
毕业研究生
2022级生物学硕士生 李婷婷
2021级畜牧学博士生 何道宏
2021级生物学硕士生 苏思婷
2021级生物与医药硕士生 敖君求、汤艺
2020级生物与医药硕士生 沈越
2020级生物学硕士生 蒋佳慧
2019级微生物学硕士生 何超永
2018级微生物学硕士生 Ayaz Ud Din
2018级微生物学硕士生 陈幸
2017级微生物学硕士生 赵淑丽
2016级微生物学硕士生 朱灿灿
2015级微生物学硕士生 徐若烊
2014级微生物学硕士生 黎德超
2013级微生物学硕士生 王冬华
2012级微生物学硕士生 巨晓敏
2011级微生物学硕士生 朱健
2010级微生物学硕士生 王玉磊、余小六
2009级微生物学硕士生 董颖颖、杨波(药理学)
2008级微生物学硕士生 张君丽、陈学东
2007级微生物学硕士生 葛晓光、邵娜、聂敏
讲授课程
[1] 微生物学(54学时)
[2] 微生物工程(36学时)
[3] 酒与酒文化(36学时,通识选修课)
[4] 走进神秘的微生物世界(36学时,新生研讨课)
[5] 高级微生物学(36学时,研究生课程)
指导本科生项目
[1] 张欣童. 2021年“䇹政学者”
[2] 武怡宁,张徐莉. 2020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3] 邱雨莎,齐琪,冯海霞,殷玥. 2019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4] 陈晨. 2017年“䇹政学者”
[5] 曹丹. 2013年“䇹政学者”
[6] 胥京京. 2012年“䇹政学者”
[7] 滕焕,崔丽娟,张雅晨. 2010年苏州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8] 曹彦,方帅,程巧. 2009年苏州大学本科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期刊论文
代表性论文(近5年):
[1] Se/GSH-enriched Candida utilis ameliorates DSS-induced colitis in mice by preventing oxidative stress and improving immune responses [J]. Food Bioscience, 2024, 58: 103656. https://doi.org/10.1016/j.fbio.2024.103656.
[2] Whole-crop biorefinery of corn biomass for pullulan production by Aureobasidium pullulans [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23, 370: 128517. https://doi.org/j.biortech.2022.128517.
[3] MAL31, a sugar transporter involved in pullulan biosynthesis in Aureobasidium pullulans [J].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22, 359: 176-184. https://doi.org/10.1016/j.jbiotec.2022.10.005.
[4] Efficient pullulan production by Aureobasidium pullulans using cost-effective substrate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21, 186: 544-553. https://doi.org/10.1016/j.ijbiomac.2021.07.068.
[5] Triton X-100 improves co-productionofβ-1,3-D-glucan and pullulan by Aureobasidium pullulans [J].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20, 104(24): 10685-10696. https://doi.org/10.1007/s00253-020-10992-3.
* 更多论文参见:https:// orcid.org/0000-0002-7621-8407
发明专利
[1]一株β-葡聚糖产量提高的出芽短梗霉及其应用. 专利号ZL 202011086751.1
[2]提高S-腺苷蛋氨酸和谷胱甘肽发酵产量的方法. 专利号ZL 201611001506.X
[3]一种提高S-腺苷蛋氨酸和谷胱甘肽联产发酵产量的方法. 专利号ZL 201610519265.1
[4]一株出芽短梗霉及其应用. 专利号ZL 201210389441.6
[5]一种提高富硒产朊假丝酵母胞内谷胱甘肽含量的方法. 专利号ZL 200910235175.X
[6]一株乙硫氨酸抗性产朊假丝酵母及其应用. 专利号ZL 201010017175.5
[7]一种产朊假丝酵母流加发酵制备谷胱甘肽的方法. 专利号ZL 200910232054.X
学术专著
[1]微生物重要代谢产物—发酵生产与过程解析,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编委
[2]发酵过程优化—原理与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参编
[3]生物学形态实验指导,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副主编
[1] 生物学 博士、硕士
[2] 生物技术与工程 专硕
欢迎英语水平高、沟通能力强、能专注科研的同学咨询报考。
教育经历
1993.09-1997.07 安徽工程大学 发酵工程 本科
1997.09-2000.07 南京工业大学 生物化工 硕士
2000.09-2004.04 江南大学 发酵工程 博士
工作经历
2004.04-2006.06 苏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讲师
2006.07-2008.01 苏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副教授
2006.11-2008.01 韩国东亚大学资源与生命科学学院 博士后
2008.01-2013.06 苏州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 副教授
2013.07-2023.12 苏州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 教授
2024.01-至今 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教授
社会兼职
江苏省微生物学会理事(2014.09-)
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2016.10-)
苏州市生物学会监事长(2021.04-)
《生物加工过程》编委(2016.12-)
《Bioresources and Bioprocessing》编委(2020.1-)
1、工业微生物学
2、发酵过程优化
3、食品生物技术
4、合成生物学
研究内容
致力于微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以工业或医药用微生物为研究对象,以实现目的产物的“三高”(高产、高效、高得率)为目标,通过底盘细胞性能提升、发酵过程优化、多组学联合分析等技术手段,发展挖掘微生物生产潜力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分别从细胞和分子层面定量解析目标代谢产物高效合成的生理生化机制,在强化微生物生理功能的基础上实现有用化学品(含生化药物)的过量合成。
代表性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局性硫转录因子CysB调控SAM和GSH高效合成的作用机制(22378284),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糖转运蛋白在普鲁兰高效合成中的调控作用及生理机制(21776189),主持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能量代谢调控的SAM和GSH联合高产机制研究(21376155),主持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谷胱甘肽在假丝酵母抵抗酸胁迫中的作用机制(20906065),主持
学术思想

团队成员
王大慧 博士 教授,硕导 研究方向:食品微生物与生物技术
王崇龙 博士 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合成生物学、代谢工程
张高川 博士 副教授 研究方向:生物信息学
在读研究生
2025级生物学硕士生 杨子、权梦然
2024级生物学硕士生 王佳婧、牟豪悦
毕业研究生
2022级生物学硕士生 李婷婷
2021级畜牧学博士生 何道宏
2021级生物学硕士生 苏思婷
2021级生物与医药硕士生 敖君求、汤艺
2020级生物与医药硕士生 沈越
2020级生物学硕士生 蒋佳慧
2019级微生物学硕士生 何超永
2018级微生物学硕士生 Ayaz Ud Din
2018级微生物学硕士生 陈幸
2017级微生物学硕士生 赵淑丽
2016级微生物学硕士生 朱灿灿
2015级微生物学硕士生 徐若烊
2014级微生物学硕士生 黎德超
2013级微生物学硕士生 王冬华
2012级微生物学硕士生 巨晓敏
2011级微生物学硕士生 朱健
2010级微生物学硕士生 王玉磊、余小六
2009级微生物学硕士生 董颖颖、杨波(药理学)
2008级微生物学硕士生 张君丽、陈学东
2007级微生物学硕士生 葛晓光、邵娜、聂敏
讲授课程
[1] 微生物学(54学时)
[2] 微生物工程(36学时)
[3] 酒与酒文化(36学时,通识选修课)
[4] 走进神秘的微生物世界(36学时,新生研讨课)
[5] 高级微生物学(36学时,研究生课程)
指导本科生项目
[1] 张欣童. 2021年“䇹政学者”
[2] 武怡宁,张徐莉. 2020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3] 邱雨莎,齐琪,冯海霞,殷玥. 2019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4] 陈晨. 2017年“䇹政学者”
[5] 曹丹. 2013年“䇹政学者”
[6] 胥京京. 2012年“䇹政学者”
[7] 滕焕,崔丽娟,张雅晨. 2010年苏州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8] 曹彦,方帅,程巧. 2009年苏州大学本科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期刊论文
代表性论文(近5年):
[1] Se/GSH-enriched Candida utilis ameliorates DSS-induced colitis in mice by preventing oxidative stress and improving immune responses [J]. Food Bioscience, 2024, 58: 103656. https://doi.org/10.1016/j.fbio.2024.103656.
[2] Whole-crop biorefinery of corn biomass for pullulan production by Aureobasidium pullulans [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23, 370: 128517. https://doi.org/j.biortech.2022.128517.
[3] MAL31, a sugar transporter involved in pullulan biosynthesis in Aureobasidium pullulans [J].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22, 359: 176-184. https://doi.org/10.1016/j.jbiotec.2022.10.005.
[4] Efficient pullulan production by Aureobasidium pullulans using cost-effective substrate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21, 186: 544-553. https://doi.org/10.1016/j.ijbiomac.2021.07.068.
[5] Triton X-100 improves co-productionofβ-1,3-D-glucan and pullulan by Aureobasidium pullulans [J].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20, 104(24): 10685-10696. https://doi.org/10.1007/s00253-020-10992-3.
* 更多论文参见:https:// orcid.org/0000-0002-7621-8407
发明专利
[1]一株β-葡聚糖产量提高的出芽短梗霉及其应用. 专利号ZL 202011086751.1
[2]提高S-腺苷蛋氨酸和谷胱甘肽发酵产量的方法. 专利号ZL 201611001506.X
[3]一种提高S-腺苷蛋氨酸和谷胱甘肽联产发酵产量的方法. 专利号ZL 201610519265.1
[4]一株出芽短梗霉及其应用. 专利号ZL 201210389441.6
[5]一种提高富硒产朊假丝酵母胞内谷胱甘肽含量的方法. 专利号ZL 200910235175.X
[6]一株乙硫氨酸抗性产朊假丝酵母及其应用. 专利号ZL 201010017175.5
[7]一种产朊假丝酵母流加发酵制备谷胱甘肽的方法. 专利号ZL 200910232054.X
学术专著
[1]微生物重要代谢产物—发酵生产与过程解析,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编委
[2]发酵过程优化—原理与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参编
[3]生物学形态实验指导,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副主编
[1] 生物学 博士、硕士
[2] 生物技术与工程 专硕
欢迎英语水平高、沟通能力强、能专注科研的同学咨询报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