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龙,特聘教授。2015-2019就读于巴黎(西岱)大学,师从单分子磁镊发明人、巴黎高等师范(ENS) Terence Strick教授,获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2020-2024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进行博士后训练。王景龙博士的研究领域为DNA损伤修复,聚焦于基因组双链损伤和修复的分子机制。主要科学贡献包括: 1)通过单分子磁镊技术解析了非同源重组修复(NHEJ)全复合物组装的动态过程和修复双链断裂DNA的分子机制;2)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表征了复制前期细胞中替代末端连接(A-EJ)通路的核心组分和调控网络;3)联合这两种方法发现了移位PAM介导的Cas9切割机制。相关第一作者研究成果发表于Nat Struct Mol Biol.(20182023)、Sci Adv.2024)、Nucleic Acids Res.20212024等国际权威期刊,获批一项欧洲专利PCTEP3728632B1)。担任Exploration (IF 22.5), Genome Instability & Disease 杂志青年编委。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侨联鹏起计划, 欧美同学会会员;获国家自然基金委青年基金资助。


无论是临床放疗还是载人航天,都伴随着射线或高能粒子对机体的损伤。在细胞层面,细胞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对这种辐照响应非常敏感,表现为复合型损伤,如一个细胞内有几十个DNA双链断裂和上千个单链断裂;甚至两个超螺旋内就有多达两处以上损伤,即簇损伤。DNA是高等生命功能和遗传的基础,其稳定性的维持至关重要。科学界对DNA损伤修复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40年代,目前单个修复通路已经相对清楚。然而,复合损伤的修复机制,如各种修复通路的竞争与协调还近乎空白。本课题组致力于:1)探索复合损伤产生和应答的分子机制;2)利用单细胞(多模态)测序绘制不同组织细胞的基因组损伤应答图谱;3)理清基因组损伤和表观修饰如何相互影响;4)开发包括小分子药物在内的辐照生物防护措施。


欢迎同学们来信咨询硕、博报考事宜;并长期邀请有生物信息学、生物物理学、医学和生命科学背景的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和副研究员加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