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5年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1998年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有机化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2004年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2001.8-2001.12,香港科技大学,Research Fellow,从事聚合物微生物合成;2006.1-2007.2,新加坡国立大学,Research Associate,从事Polymer Electrons材料的合成;2009.10-2010.9,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能源研究所,博士后,从事烯烃齐聚,2016.7-9,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访问教授。
主持两项十三五重点专项子课题,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省市级项目和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累计承担二十多项企业合作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项目等多项项目的研究。
在SCI源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230多篇,授权国际发明专利3项,中国发明专利42项。获得教育部、江苏省和苏州大学多项科研、教学奖励。
目前主要从事含硒聚合物的精密设计与合成(有机硒调控试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含硒聚合物的设计与合成等);活性自由基聚合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星形,超支化,梳状等聚合物的设计与合成、可塑性弹性体的结构设计与制备、材料表面聚合物改性、刺激响应聚合物的制备和性能研究等)等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1. 硒聚合物的精密设计与合成:
1) 有机硒调控试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 含硒聚合物的设计与合成等。
2. 光引发聚合反应;
1)光引发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学研究;
2)光引发调控材料表面性能研究。
3. 活性自由基聚合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1)星形,超支化,梳状等聚合物的设计与合成;
2)可塑性弹性体的结构设计与制备、材料表面聚合物改性;
3)刺激响应聚合物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4)高性能吸附分离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硒(Se)是生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生命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含硒化合物自从1817年被发现以来,由于其特殊的光电响应行为和生理活性,在功能材料和医药行业得到了很大发展。然而,有机硒的化学行为较为独特,关于含硒聚合物的研究十分稀少。本课题组围绕含硒聚合物开展了如下方面的研究:
1. 有机硒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反应性质研究;
2. 含硒化合物在活性自由基聚合中的应用研究;
3. 含硒聚合物的设计与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属于朱秀林教授科研团队一员。
以研究团队为单位,招收化学、材料和化工专业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5年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1998年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有机化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2004年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2001.8-2001.12,香港科技大学,Research Fellow,从事聚合物微生物合成;2006.1-2007.2,新加坡国立大学,Research Associate,从事Polymer Electrons材料的合成;2009.10-2010.9,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能源研究所,博士后,从事烯烃齐聚,2016.7-9,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访问教授。
主持两项十三五重点专项子课题,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省市级项目和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累计承担二十多项企业合作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项目等多项项目的研究。
在SCI源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230多篇,授权国际发明专利3项,中国发明专利42项。获得教育部、江苏省和苏州大学多项科研、教学奖励。
目前主要从事含硒聚合物的精密设计与合成(有机硒调控试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含硒聚合物的设计与合成等);活性自由基聚合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星形,超支化,梳状等聚合物的设计与合成、可塑性弹性体的结构设计与制备、材料表面聚合物改性、刺激响应聚合物的制备和性能研究等)等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1. 硒聚合物的精密设计与合成:
1) 有机硒调控试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 含硒聚合物的设计与合成等。
2. 光引发聚合反应;
1)光引发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学研究;
2)光引发调控材料表面性能研究。
3. 活性自由基聚合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1)星形,超支化,梳状等聚合物的设计与合成;
2)可塑性弹性体的结构设计与制备、材料表面聚合物改性;
3)刺激响应聚合物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4)高性能吸附分离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硒(Se)是生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生命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含硒化合物自从1817年被发现以来,由于其特殊的光电响应行为和生理活性,在功能材料和医药行业得到了很大发展。然而,有机硒的化学行为较为独特,关于含硒聚合物的研究十分稀少。本课题组围绕含硒聚合物开展了如下方面的研究:
1. 有机硒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反应性质研究;
2. 含硒化合物在活性自由基聚合中的应用研究;
3. 含硒聚合物的设计与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属于朱秀林教授科研团队一员。
以研究团队为单位,招收化学、材料和化工专业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