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泰安人,工学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6-2018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密尔沃基分校城市交通研究中心访学。2019年获得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19年,任教于苏州大学轨道交通学院。
2020年获得多项纵向课题资助,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项、国家博士后基金1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1项和苏州市软课题资助1项;主持社会横向课题9项,项目分布横跨多个省市。以骨干身份参加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参编国家标准1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期刊及会议论文20余篇;获专利软著授权10余项。获评2020年学院“我最喜欢的老师”、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优秀奖指导老师、第二十二批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基金“重点项目”指导老师、苏州大学第二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指导老师。获评苏州大学优秀博士后、苏州大学优秀青年学者等荣誉称号。
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交通与服务系统。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ITS, PLOS ONE、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and Development、IET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IEEE Access、WTC和COTA-CICTP等交通知名期刊和会议审稿人。
任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COTA CICTP,WTC审稿人;
面向宁波现代物流研究院、苏州运管处等进行社会授课。
1. 公共交通交通服务与设计
2. 智能交通系统规划、设计、管理与服务平台开发及维护
1、研究生应志存高远,具备踏实肯干、勇于并敢于克服困难的品质。
2、辅助团队带头人杨晓光老师完成“未来交通联合实验室”招生,名额4人左右。
3、欢迎本科专业是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物流工程、计算机工程、数学等相关专业的同学加入团队!
山东泰安人,工学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6-2018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密尔沃基分校城市交通研究中心访学。2019年获得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19年,任教于苏州大学轨道交通学院。
2020年获得多项纵向课题资助,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项、国家博士后基金1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1项和苏州市软课题资助1项;主持社会横向课题9项,项目分布横跨多个省市。以骨干身份参加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参编国家标准1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期刊及会议论文20余篇;获专利软著授权10余项。获评2020年学院“我最喜欢的老师”、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优秀奖指导老师、第二十二批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基金“重点项目”指导老师、苏州大学第二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指导老师。获评苏州大学优秀博士后、苏州大学优秀青年学者等荣誉称号。
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交通与服务系统。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ITS, PLOS ONE、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and Development、IET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IEEE Access、WTC和COTA-CICTP等交通知名期刊和会议审稿人。
任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COTA CICTP,WTC审稿人;
面向宁波现代物流研究院、苏州运管处等进行社会授课。
1. 公共交通交通服务与设计
2. 智能交通系统规划、设计、管理与服务平台开发及维护
1、研究生应志存高远,具备踏实肯干、勇于并敢于克服困难的品质。
2、辅助团队带头人杨晓光老师完成“未来交通联合实验室”招生,名额4人左右。
3、欢迎本科专业是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物流工程、计算机工程、数学等相关专业的同学加入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