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4年到2014年在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和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完成了本硕博的求学生涯;自2014年7月到2021年8月在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系完成了第一份教职(拿到了Tenure);双一流大潮中(比如学科调整和异地校区建设),离开南京,从2021年9月至今在苏州大学社会学院任教……

    读硕期间,开始接触文献计量学的相关知识;读博期间,较为系统学习了科学计量学的理论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毕业论文围绕“科学知识图谱”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将“科学知识图谱扩展至更为全面的“可视化分析”层次;自工作以来,将之前的研究扩展至“科学计量与社会计算”视野,在研究问题、研究数据和研究方法与工具方面做了系统化的改造与提升,具体以科学界的社会问题(比如中国科技成果现金奖励政策、科研用户论文浏览与下载行为)为出发点,采集科技文献的元数据和全文本数据、科学基金元数据和科技政策全文本数据等,运用统计分析、引文分析、复杂网络分析、文本挖掘和深度访谈法,采用PythonR语言、复杂网络分析软件和科学知识图谱软件工具,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探究数据背后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从而为行业从业人员和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基于以上研究路线,立足“国际前沿问题与具有国际视野的国内热点问题”相结合的研究理念,坚持国际论文与国内论文发表相结合的发文方式,取得了还过得去的研究成果。

    工作之后的转变之一就是教学育人方面的投入。课堂教学方面,坚持“国际教材与国内教材,国际课程与国内课程,科学研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授课宗旨,以一到两本教材为核心授课资料,并将国内外新兴的教学内容和本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融入到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当中。培养学生方面,坚持学生自主、教师辅助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胜任即将从事工作所需要的技能。

    此外,坚持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比如主流的ISSI和ASIS&T会议)以及团队合作(国内和国外团队),现在个人想取得比较理想的成果,这两点不可或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